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7 23:54游江洋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游江洋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来搭建支架式教学框架,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只做到了备教材,教学方法十几年如一日,没有尊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部分教师会考虑学生的基本学情,但是考虑的也仅仅是班上成绩好的学生,课堂互动性不够,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并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数学课上更像是知识点的强性灌输;而被动的同学很难积极思维,主动地内化相应知识点,可能只会机械地做题造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差的局面。另外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只强调最后的成绩,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机械解题的机器,不能举一反三,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的发散思维,進而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长期以往不利于促进学生养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支架”一词来源于建筑学中的名词——脚手架,社会建构主义学家布鲁纳根据个体是在人际的互动中建构意义,便将脚手架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该理论认为,学生一开始接触全新的知识点时,只有得到来自教师或是其他有该方面知识点的人们的帮助时,才能学会这个知识点。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持和引导逐步掌握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他们在思考,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当这种支持被撤销时,学生也能独立完成剩下的任务。因而,教学中的“支架”即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予新知识时给予合适的支架,让学生在互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将新知内化到知识体系中。

支架式教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或新技能的掌握来搭建合适的概念框架。框架中可以是概念、问题、图表、情境等,是为了加深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进一步理解,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强调学习是学生的意义建构,但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建议教师在设定支架式教学的目标时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静态目标实则就是指教师根据全体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公约数”和教材的逻辑结构设置的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动态目标也可称为生成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品质,如与他人沟通的技巧、搭建学习支架的技巧、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也包括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而为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来设置,既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又有利于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2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支架式教学注重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要遵循现实性原则。小学数学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使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改变,而创设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正是促进数学学科向生活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一项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挑选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比如低年段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带学生去游乐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的重要性。最后,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提出教学内容所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设置的教学目标,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3.3学习支架的设计策略

①情景型支架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教授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理论知识,而必须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情景型支架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现实中的问题情境,使知识的学习不脱离实际,有利于知识向外迁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设置情境型支架前,要以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前后关联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灵活提供支架,可以取材于实际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想象的情境。

②问题型支架

问题型支架是常用的支架之一,课堂提问是师生间有效互动的一种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直接给予答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型支架,通过一系列富有逻辑和梯度的问题,不断追问,搭建问题型支架。学生通过思考老师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找到自己思维的漏洞,自行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全面、深刻,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使用问题型支架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搭建好具有结构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型支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然、随机且适时地为学生提供问题型支架。

2.4支架式教学的评价策略

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即不强调学生将数学公式或概念背诵下来,而是做到真正意义上地理解,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深度进行评价是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判断小学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中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可以设置变式题目或问题解决类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查,也要注重学生在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或意义时,语言的流畅度和合理性。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应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设置学习主题,搭建支架式教学框架,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龙,付道明.一种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支架应用框架--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02):1-7.

[2]. 盛艳.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误区及其对策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40-42.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