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情境任务,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2021-11-07 23:54徐晓梅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

徐晓梅

摘要:文言文的复习历来是中考语文复习之重,从选材上看,六册文言中有很多篇幅都是人物传记类的。将“学生知——学生用”紧密联系,从上位到下位的进行整合复习,用情境和综合性的大问题驱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整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来结构、提升、凝固课堂知识,关联文本与生活。本文以课内名篇和中考真题为范例,说说“人物传记类”文言复习思路的建构:依照命题标准,整理课内文言文 ——梳理教材、作业本相关的阅读策略,提升到结构化层面 —— 应用化情境任务,巩固迁移提高。

关键词:人物传记;情境任务;应用化情境任务;联读;

文言文复习历来是中考语文复习之重,对文言文的考查也是中考所占比分较大的内容。本届学生使用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文言文39篇。分析六册教材大致可知:七年级主要是短小的语录、寓言、笔记小说等文言语段,八年级主要是古代文人的山水小品文、史传文、说理文等文言语段,九年级主要是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史传文。在分析后可知,六册文言课文是篇幅由短到长、实词由易到难,句式由简单到复杂,主旨理解逐步深入的。其中浅显、易理解,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传记类”文言占有较大篇幅。

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  自此“实践”和“情境”成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高频词。比如2021年衢州几地的毕业适应性试卷,都出现了用情境任务来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的试题。

如:“衢江一模”中“如果高凤穿越到现代,你希望他在你的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请从以下选项中任选其一,并简述理由。A.朋友 B.家人 C.班主任 ”。“开化一模”中“从郑板桥受骗的故事中,你获得的防诈骗启示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体验简述。”

这些情境任务的设计都是指向语文运用的,都有融生活性、探究性、交际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特点 。

一、依照命题标准,整理课内文言文

章新其主编的《语文命题技术研究》的第五章《古诗文阅读命题策略》的第二节中提到古诗文的选材要求,“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从感情契合的角度看,和一些历史、政治题材相比,表现人性、人情的选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经验更接近,因此也更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1]“我们在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要考虑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感的感受能力、身心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多选一些表现人情、表现爱国的篇目。”[2]

本人整理2020年的浙江各地中考卷,发现9个地区,有5个地区的文言都是人物传记类的。它们分别是台州卷“骆宾王”、湖州卷《跋李庄简公家书》、衢州卷《彭天锡串戏》、杭州卷《范式》、绍兴卷“刘公”。这刚好对应了章新其在《语文命题技术研究》中指出的在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要多選一些表现人情、表现家国情怀的篇目。20年中考卷上的情境任务,还是限于文本材料的学科认知情境比较多,主要考查课内外文本内容、人物、艺术手法的链接能力。

衢州市教研员郑慧老师在《初中文言文阅读命题策略例谈》中说: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赏析、评价等高阶能力既符合文言文阅读的实际,也能达成考查“理解”的《课程标准》要求。 [3] 带着“找到考查高阶能力的课内依据”,这个学习任务,本人带领学生对课内几篇“人物传记类”文言进行了联读整合梳理。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表格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梳理同类文本,学生可以更明确、更系统地把握文本。所以本人在这个复习环节统一借助表格,结合理解、分析、赏析、评价、探究等能力点,引导学生对课内典型文本进行梳理。学生在对课内典型文本的回顾梳理过程中,自己找寻此类文本的重合点,然后再针对一类文进行解题策略总结。

二、以本为本,找寻相关的阅读策略

复习,就是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结构化的路径。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即时性的研讨是必不可少的。即时性研讨是解决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真实情境下的教学问题。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备课组对教学目标 、内容、复习教法都做了新的定位。以重复、交叉的内容为重合点,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课前对“方法概念”的讨论界定,是不能含混的。我们翻阅一些教学资料后,共同认定“人物传记类”文言的共同特点:① 大都是真实的历文人物传记,以他传为主。② 都是通过某些方面(具体事件、言行举止)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③文后的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我们对概念的表述力求直白、明确,这样便于学生对该类文言的阅读和复习策略、知识的迁移。

课内分类梳理,找到重合点之后,接着就是找寻文言解读的钥匙,在教材、《语文作业本》中找阅读策略。即“文言阅读策略大搜索”,此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整理、归纳作业本中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这类文言文所用的方法策略。学生收集归纳出如下方法:

八上《周亚夫军细柳》,抓住文中有褒贬色彩的词语和简评性的语句或抒情议论的语句来分析人物情感。九下《唐雎不辱使命》通过赏读对话、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八上《周亚夫军细柳》写法上的课内外勾连。九下《出师表》人物形象的课内外勾连。八上《周亚夫军细柳》借助表格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九下《曹刿论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情节。

此时学生的复习是碎问碎答的,无综合思考的体现,思维也是停留在零乱的低层次。此时教师的指导需要从上位到下位展开。用应用化的情境任务来驱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初中所学的策略,来结构、提升、凝固初中知识,而后用知识、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置应用化的情境任务,连接书本与生活

在今年的市24学时“初中语文专题复习培训”时,几个专家都提到“大单元、大概念”的教学理论。该理论普遍认为:学习是学生完整地获取知识与概念,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解决问题是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驱动的任务,一个大情景,在情境下组织学生活动,完成一个任务;专家们把大单元教学定义为:基于课标、教材中语文学习的核心概念,打通并且重组单篇的阅读、写作、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等六大教材板块,把教材变成给我们用的学材,在项目化的情境任务驱动下,去重组教材和学习资料,是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

“人物传记类”文言复习的第三步骤是:设置应用化的情境任务,助力巩固迁移。该环节坚持“立足课内、迁移课外”。可以联读几个语段,自己创设真实情境,常设的应用化情境任务——设计人物名片、人物穿越生活、封面设计、剧本拍摄镜头、探究“类型”规律等。

1.有学习功能的情境任务

“指导学生在相似的文本中发现‘类型’的规律,是对文章思维结构的梳理,是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培养“结构化”思维的一种有效路径。”[4]培养阅读思维,由几篇到一类文的学习,就需设置学习功能的应用化情境任务。

如“江山·龙游·柯城毕业适应性试卷”中“《史记》以刻画人物见长。请以本文(《优孟哭马》)为例分析《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

该题就是通过课内的《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探寻《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

情境任务的关键点就是要建立起文本与学生知识、生活体验的关联。对一个文本,教师最好能将交际功能的应用化情境任务和学习功能的应用化情境任务整合在一起。

如引入2020年杭州卷《范式》文言阅读的时候,教师设置的应用化情境是教学楼连廊上的“人物画廊”中想增加几个人物,请你借助我们的写法策略和细读策略,为文中的“范式”制作一张人物名片。并且写出文章的解读思路。或者结合本文和《周亚夫军细柳》、《唐震传》等人物传记类文章,向学困生说说“人物传记”类文言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用什么藝术手法。

在交际应用化情境任务中,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正侧面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其中侧面烘托:张勋母亲的疑问与张勋的信任“巨卿信士,必不乖违。”;太守的虽不相信仍被范式的重情义感动,许之告假;会葬者皆被范式和张勋的友情感动流涕。同时抓住暗含褒贬色彩的“信士、难违其情”等词语。综合艺术手法和褒贬色彩的词语,就可完成“人物名片制作”的交际应用化情境任务。

写出“文章解读思路”、“探究类型规律”就是阐述思维的过程,是考查学生现场思维建构的能力,是真正体现学生将知识内化后变成核心素养的路径。此路径可以将复习的知识提升到结构化层面,是知识融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物传记类”文言的知识树。

至此,一个“人物传记”类文言的专题复习课,算是完整的,闭合的。这个建构过程就是:基于命题标准,设计认知任务,整理课内文言文 ——梳理教材、作业本相关的阅读策略,提升到结构化层面——应用化情境任务助力巩固迁移、提高。这个复习路径能让课文中散乱的知识,变成结构化的知识,并且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物传记类文言复习必须从上位到下位的提升概念,设计应用化情境任务,这样才能将零散问题变成一两个学习任务,才能实现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 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193.

[3][4]  郑慧.初中文言文阅读命题策略例谈[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 ( 10、11).

[5] 吕新平.阅读教学情境任务的类型及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0(3).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宋史·曾公亮传》传主形象论析
在高中人物传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论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人物传记
归化理论视域下人物传记《政治家》翻译技巧浅析
高年级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谈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与评价的能力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文章阅读指津范例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