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发展语文能力

2021-11-07 23:54钟晓英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虫自然段素养

钟晓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便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建构、素养的形成,也便于一线教师明确“教什么”、把握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读、记、思、说、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我将以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几个策略。

一、把握低段目标,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根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紧抓“语言”这一根本不放松,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归类识字,多认少写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按一定的规律归类让学生识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毛虫》教学中,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设计3组词语,让学生认读。

(1)尽管  尽心竭力(“尽”是多音字)

(2)打量  事情   明白 (词语尾字读轻声)

(3)仿佛 任何      纺织 编织 (第三组,从字形看,这两组词语偏旁相同;从造字方式看,都是形声字。老师顺势让孩子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于是又衍生出许多形声字,如由“纺”想到了“房、仿、放、防、芳、访”等)

2.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积累是学习语文的生命。教师应该通过比赛、奖励、朗读成诵等方式,激励学生加大语言的积累,背诵规范的词、短语和句子,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

比如《小毛虫》的教学中,在指名逐段朗读三四五自然段之后,問:小毛虫为自己编织了怎样的茧屋?

生1:温暖的茧屋

生2:牢固的茧屋

生3:与世隔绝的茧屋

这三个短语,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事物,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读写(说)结合,及时运用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贮存在大脑中的语言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转化成积极的语言,否则只是一种消极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仿说:

(1)七星瓢虫既会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既会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紧扣语文要素,注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阅读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教师教学时,要紧扣语文要素,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发展思维。

1.设计任务,提取信息

提取信息是阅读的基础。这一能力按照难易程度有这样几个层级:提取单一的显性信息,提取多个显性信息,提取多个隐性信息。低年级阅读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完成前两个任务。

在教学《小毛虫》时,教师提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小毛虫为自己编织了怎样的茧屋?”这一任务,引导学生提取显性信息。

2.设计支架,讲好故事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要达到综合概括(讲故事)的目标,需要降低难度,设计合理的支架,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教学《小毛虫》时,让学生讲故事“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一任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可以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辅助支架:图片提示了小毛虫经历的三个变化“小毛虫→ 茧→蝴蝶”,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故事内容。借助板书上的若干个关键词语和这两句话,学生可以将小毛虫的变化过程讲清楚,而且还能讲得更有吸引力。

3.比较分析,发现特点

认识源自比较,比较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比较这一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点。

《小毛虫》这一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将第一自然段中“趴”着的小毛虫和“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灵巧、轻盈”,这又与第2自然段中“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

三、顺着课文主线,注重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充满童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重点要指导好小毛虫变化过程中3个阶段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引导学生读悟结合,体会情感。

1.感悟语言,读出“变化”

①读出大小昆虫的“快乐”与小毛虫的“可怜”

②读出小毛虫编织茧屋的“尽心竭力”

③读出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惊喜”

2.感悟语言,读好“内心独白”

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突显课文主旨,也充分表现了小毛虫内心的情感,这两处的朗读应读出肯定的感觉。

第5-6自然段一问一答,其实是小毛虫的自问自答。“以后会怎样呢?”语调稍稍上扬,但语气不必像反问句那样强烈。

总之,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毛虫自然段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秋天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美丽的秋天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绿毛虫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