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面向未来生活的学校

2021-11-07 23:54陈辉影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念空间建设

陈辉影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根本变革应始于学校形态”,“未来的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应该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三个层面来进行变革。有感于此,结合我区目前的教育形态,我想从“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建设”、“面向学生的学校理念建设”和“面向教师的培养体系建设”来谈谈我对建构面向未来生活的学校的思考。

一、建构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

在海沧,我们见到了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学校样态:有厦门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有优质的双十海沧附校;有唯美教育的海沧延奎实验小学;还有小而精致的青礁小学……我们尝试用不同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支持在学习中发展不同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当然,有的学校的学习空间打造很成功,有的还要不断完善。那么,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呢?

首先,学校空间建设的理念先行。办学理念是对本校办学价值和观念的概括性表述,既决定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影响着学校文化设计。比如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以“践行M.A.N.教育,让生命更幸福”为核心办学理念,打造M.A.N.教育品牌。这个M.A.N.教育理念有四层意思:一是培养全人(MAN);二是“慢”的艺术;三是天真浪“漫”的童年;四是“蔓”延成长的生命。所以,在镇海区实验小学的空间设计中,无论图书馆、美术作品展示室、公共走廊,还是架空层,处处体现着M.A.N.教育元素。

其次,学习空间建设的一室多区域。我们要意识到未来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及其差异,未来课程也要求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那么,与未来教育的理念相匹配的,我们要打造不一样的学习空间,教室不仅仅有“教学区”,更有“教师临时办公区”、“储藏收纳区”、“公共活动区”和“作品展示区”。这种学习空间的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幼儿园教室里,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的多区域化设计。当然,形式上有相像之处,而不同于幼儿园的是,这种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空间打造更富有探究性和整体性。比如,我们区青礁小学的多功能图书馆,一道移动屏风隔开的是书法教室和图书阅览区;屏风移动,这个图书馆瞬间就是教师会议室、公开课研讨室、师生阅读故事分享现场会等。

二、建构面向学生的学校理念

未来教育,还是要回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或者,我们可以用《中国教育现代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来说一说。“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因此,未来教育更加注重面向学生的学校理念建设。

1.面向学生的理念建设,学校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杭州市行知小学,从大门的校名开始,都是学生的作品。在这里,“眼中有学生”不是一句口号。他们从“我们的教育到底缺什么?”的反问出发,提出“儿童生活力教育”,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的未来人。泰戈尔说,“好的教育,是让每一个人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行知小学的生活力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源于生活、融入生活。

2.面向学生的理念建设,学校是有故事的地方。杭州文三集团分管后勤的陈副校长用一个最不吸引人的讲座名字《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思考》,讲了一个最吸引人的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探索出学校特色的故事。文三街小学很出名,教学质量杠杆的,群众口碑好。这样一所名校,虽然老校区再过两三年就要搬走,但是,在这将近1000个的日子里,给孩子和老师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还是很重要的。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什么为依托呢?于是,一颗有故事的青苹果诞生了。陈校长说,“对于读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充满好奇心,生机勃勃而又缺点自制力,就像青青涩涩的绿苹果。走过这青色的六年,当他们回忆起文三,他们会想到什么?我们得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于是,校门口的青苹果树种起来了(虽然是假的,因为真苹果树无法一年四季常绿),这棵苹果树有一个大气的名字叫“理想树”。一年级新生入学,就在树下铺上自己的心愿石,等六年级毕业了再带走。一至六年级的教室班牌、教室布置,是青苹果逐渐变红的样子,体现孩子的成长过程。校歌是《青色的梦想》、学校有“梦想剧场”……所有的一切扣紧这颗原本不起眼的青苹果,变得那么童真有趣而富有意义。这场讲座,最后虏获了我们在场所有校长的心,这颗青苹果也成为了我们杭州集训最有故事的绿苹果。

三、建构面向教师的培养系统

刚刚,我们谈了未来教育需要的学习空间支撑如何去打造,未来教育的学校理念建设的两个维度,未来教育说到底是教育方式的改变,而教育方式的改变是教育人观念的改变。

杜威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这个“我们”,狭义的说,就是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教师。近20年的受教育历程,使我们的老师在初为人师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用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方法去教育自己现在的学生,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由于教学定势,也不知不觉用自己一贯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培养的维度和体系。

1.全科视角下的教学共同体。课程的分科设置便于学科教学的具体化推进,但,课程的分科不是学生学习的块状化,而是全科视角下的整体推进。今天,我们提STEAM课程,我们尝试课程整合,仍是分科的思考范畴,因为我们的教研还是单科的教研,我们的所谓教师共同体,很多时候还是单一学科的共同体。面向未来,我们可以尝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共同体,让教师和学生都清晰这一年的总目标:不管哪个学科,都是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素养的提升;我们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教学共同体,面对50个本来就有差异的学生,给予适性的教育。

2.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建设。终身学习,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在这里,我还是要用这个词来说明教师培养工作的系统性。還记得我的带教老师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作为一个英语老师,不管你多有教学经验,不能因为忙于教学的借口,而忽略自己的专业学习,每天半个小时的口语学习一定要坚持住。”教师的终身学习,应该涵盖三大类: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时代共进化。

猜你喜欢
理念空间建设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空间是什么?
寒露
创享空间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用心处事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