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则之行,促秩序之成》主题班会活动课方案

2021-11-07 23:54何悦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秩序规则

何悦

摘要: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是将抽象的规则意识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则于班级管理中的意义,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于国家前行中的力量。既能从微观层面规范学生的行为,又能从宏观层面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主题班会;高中生;规则;秩序

一、活动背景:人们抱怨有些中国人不文明,他们不应该怎么样。人们缺少对该怎么做的思考。只有每个个体遵守规则,就会形成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个文明有序社会氛围,又能促进个体行为的规范。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外在的约束。

2、使学生明确遵守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3、使学生学习形成秩序的方法——遵守规则。

三、设计思路:

1、分析社会现象,明确规则概念。

2、讨论规则形成过程,明确规则与秩序的意义。

3、总结遵守规则的意义,实践参与社会秩序构建。

四、活动准备:学生搜集与规则相关的事例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规则是什么?

在刚刚过去一周的国庆假期中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文明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下面我们通过这段视屏来关注一下近期热点新闻。

提问1:你如何来评价视频中司机的行为?

预设学生答案:自私,赶时间,没有规则意识,缺少生命的敬畏等等

(板书:不守规则)

总结:由于我们缺失了规则意识,由此衍生出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中国式过马路,游客的到此一游,公路的乱加塞,乱扔垃圾,闯红灯等等。归根结底产生大部分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一种规则意识。

提问2:什么是规则?

预设学生答案:法律,校规,班规等约束体行为的外在要求。

规则是约束体行为的外在要求。

(二)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规则是一种他律,是白纸黑字的法律制度。它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规则的存在有多有用,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

1、PPT展示:60年代的新加坡的图片。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刚刚独立的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环境脏乱差,人口素质很低,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秩序混乱。

学法律出身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这些禁令推行过程后成效卓著。他说:“我认为一个国家更需要的是规则,而不是民主。”

2、活动:请同学来朗读新加坡PPT展示的对行为习惯的细致的法律规定。

教师评论: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罚款就会受到法院的传讯。在新法推行之初,执法是严格且毫不留情的,情节严重会被处以7天监禁,甚至实施鞭刑。如此重罚之下,谁还敢为了图一时之快而破坏城市环境呢?

3、经过了半世纪的发展,现在新加坡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岛国:无处不见花,无处不披绿,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

PPT展示:图文展示现代新加坡的文明现状。

4、提问:新加坡是如何做到从脏乱差的60年代变为今天的秩序井然的大国?

学生活动:讨论

总结:

规则:新加坡是一个“乱世”。要想在这样的“乱世”中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除了宣传手段提高国民素质之外,最迅速最有效是制订详细具体的禁行规则,明确在新加坡,什么不可以做,做了就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重罚之下,必有成效。

习惯:在规则的约束、重罚威胁之下,人们从最开始的不敢乱扔乱丢,渐渐形成了一种不乱扔的行为习惯。行为的惯性、习惯有一种可怕的力量。所有规则会变成公民的生活习惯。

自律:当所有人都能坚持规则之后,所有在我们看来严格的规定,于新加坡人来说就会变成生活日常的自我要求。

文明:看不见的内在要求。当大部分人形成规则意识变成内在的精神上的诉求并以之为行为指导之后。现代文明也就由此产生了。

中国现代社会如果实现了新加坡式的行为的自我约束,文明成了中国公民精神内核后,中国必然会走向社会秩序的完善。

(三)我们如何达到文明?

一、个人行为文明

我们看到新加坡的公民在规则的规范下,实现了个人行为的文明。学校是我们生活的小社会也有事无巨细的规则,比如班规,校规。规则规范了大多数人的行为,但我们依旧能看到了校园里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PPT展示:校园生活不文明的现象:插队,不交作业,上课睡觉,不穿校服,校服上胡乱涂鸦等等。

学生活动:用接龙方式让学生来承诺个人文明。“我承诺我会不做什么违规的行为。我承诺,我自律。”

总结:今天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明天又如何成为一个守规则的公民?今天我们用行动来捍卫规则,明天我们的社会形成有一个让所有公民都受益的文明社会。

二、社会氛围文明

展示PPT:昨天是十一长假首日,假日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7万多名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昨天从北京环卫集团获悉,今年升旗现场的垃圾量明显减少,游客不但主动将垃圾扔进果皮箱,有的还自备垃圾袋,几乎是“人走地净”。

提问:我们个人行为是如何改变社会文明的?

总结:每个人都遵守不乱扔垃圾的规则,我们从所隐身的集体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并力所能及的影响身边的一群人。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造成洪灾,也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能变成大海。

当每一个“你”做到遵守规则,那将有无数个“你们”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文明。

三、国家意识形态文明

总结:我们每个未来公民都能在社会生活中做到: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过人行道要看红绿灯,走路要靠右,乘车要排队,不能随地吐痰丢烟蒂,开车不能随便变道、加塞、鸣喇叭、打手机,不能往窗外丢东西,在高速上不能占用应急车道等等规则,文明并没有想象的高大上,也没有想象的困难,遥远。就是遵守生活细节中的点点滴滴的规则。我们就能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

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你守规则,便能推动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实现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

参考资料

(1)2021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综述。

(2)习近平总书记八论“规矩”。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秩序规则
秩序
心灵秩序
让规则不规则
老师来审题
不如吃茶去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二则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