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2021-11-07 10:32丁晶龄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以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为例,研究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将改革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体系设计、课程内容优化、实地调研深化以及实验过程完善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结合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改革教育理念,通过合理引导,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课程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的有效结合,有效提升了其专业能力。文章就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内容改革设置、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项目设计过程;教学改革;园林绿地规划课程

引言:以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为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进程中体验项目设计全过程,使其能够独立的完成各项重要内容,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在对应的阶段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不过多插手学生的专业操作,只起到规范者、监督者的作用,如此才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内容改革设置

1.设计课程知识体系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出现在第六学期,总计48学时,在改革课程内容时,建设理论、调研、实验为一体的知识体系,如下表1所示。其中理论是整体设计过程的基础,在进行理论教学进程中需教师不断强调园林绿地规划的方式与思想,提升学生整体的宏观设计思维,使其能够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合理融合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将普适规划理论、技能与方法灵活应用于对应的方案规划中;课程调研是进行项目设计的前提与支撑,在对目标城市绿地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为其项目设计提供真实的、具象化的参考,降低其设计难度,提升其设计有效性;最后在实验教学进程中引入园林绿地项目设计程序,以项目设计全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贯穿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1]。

2.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以某专业院校为例,其在办学与发展进程中,逐渐树立了培养本土实用型人才的发展方略,并综合专业培养目标,将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设定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知识教学+各种类型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以此来建设宏观--微观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对园林绿地规划相关内容的全面覆盖。其中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知识包括城市绿地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功能与分类等,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添加绿道规划方式、生态规划方法等;各种类型的绿地规划设计则涵盖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以及附属绿地等的设计规划内容。在进行理论教学内容改革进程中,需注重理论、调研与实验三者的融合与协调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合理引进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与方法,比如在学生设计项目进程中,要求其能够考虑公共配套设施、停车站所占面积等重要内容,并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引入停车场、配套设计的规划与设计方式等,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科学、正确的方式来推进项目设计工作[2]。

3.统筹安排各项课程调研

课程调研,需学生依托其当前的知识体系,选择适宜切入点调研与分析目标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例如生态规划、空间布局、城市防灾、休闲休憩点规划等,并实地进入各个地区调查绿地使用现状。调研内容可按照下表2方式进行。调研进度需与实验进度保持一致,微观层面进行调研时,学生已经开始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构思,并对同种类型的绿地实施实况调研,以此来为稳定推进设计工作提供案例参考,避免项目设计方向偏移。调研工作可安排在课外进行,并将调研结果制作为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在课堂展示,让学生能够携带问题进行后续的讨论、总结与设计[3]。

4.改革课程实验项目

课程实驗属于实践环节,以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项目为主,引入完善设计程序,辅以其他类型的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园林绿地规划内容布置如下所示:

其一,园林绿地规划项目设计用地要求与选择。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进程中,选择尺度适宜场地,让学生在对应的场地中从概念、空间、形式、细节与尺度等各个层面展开统一训练,从而让学生把握实验场地的生态环境、地形特征与文化内涵等,以合理的设计规划来展示场地文化。该实验场地面积约4万m2,属于常规地势,平摊顺滑,便于学生应用其所需知识来展开设计,在该场地周边布置有学校、居住区、镇政府与运动场等,当前主要用于城市避灾绿地。在为学生布置任务书时,不做较多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在合理的范围内构思绿地规划方向,应用其所学知识,在满足规范、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设计项目步骤。

其二,园林绿地项目设计安排与整体步骤。首先是对场地进行实况调研,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其后在进行概念构思进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可行的方案,最后再对其中的重点区域进行探索,规划→设计整体过程,贯彻各种尺度要求,让学生能够对场地的整体布局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循序渐进,以训练来提升其实践能力。该实验过程在开学第一课即布置给学生,一直持续到临近考试结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研、规划、构思、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系列设计工作后,能够以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模式来汇集出一个最佳的项目设计方案,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评判与修正。最后两周,可组织学生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交换讨论,实现学生互评,吸收其他小组方案的精华与经验,再对其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细化设计,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还需以此为基础来制作文本,进行最后的考试[4]。

二、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融合应用各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理论知识教学是项目设计工作基础,为提升学生对各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在进行理论授课时,可综合应用小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白板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入浅出的理解与把握。在安排理论知识讲课进度时,需考虑后续调研安排与实验设置,保持三者的协调统一,可在课程开始前预先告知学生调研主题与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预先准备,明确其在课程学习中需解决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其学习效率。在调研与实验进程中,应选择适宜的组织方式,比如在进行宏观调研时,可安排6个学生为一组展开调研工作,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等;在进行微观调研以及后续的项目设计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流程,以此来提升其专注力、专业能力,这对其后续发展意义重大。还需注意的是,在各个阶段的调研、分析中,应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调研等方式来进行系统的交流、学习,切忌“闭门造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提出其自身的看法,在班级内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各个学生皆完成项目设计与文本制作后,可借助Presentation实现对学生整体表现的评价与总结,让学生能够明确其当前的优势与缺陷,从而能在后续学习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5]。

2.改革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重视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与更新,以完整设计过程为导向实现有效的教学与实践,具体实践流程可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宏观调研→实地调研→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草图→规划并完善方案文本→深入设计,以此来设计出发展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规划设计模式,其后还需验证问题解决方案的适宜性、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该种模式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从问题切入,逐渐融汇贯通其本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最后获取相应的设计成果[6]。

但是因课程学时相对有限,且调研工作与实验过程会耗费过多时间,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外完成大部分准备工作,秉持开放式教学理念,及早布置调研主题与实验要求,在课程上进行汇报、讨论、分析与评讲;另一方面还需引导學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队友,按照其设计构思选择最佳的调研目标;在进行项目设计进程中,按照问题分析成果来决定园林定位与类型;在后续的设计进程中,教师可安排多次头脑风暴与分组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ppt、草图、sketch up 模型等来表达其设计思路、意图与想法。

3.强化教师引导

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是师生协同参与、共同配合的进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项目设计的提出者、管理者、组织者,其主要工作为:编制项目设计目标与任务书、构建教学情境;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敦促与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系统的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对项目设计成果进行讨论、评价与分析;综合场地各项信息、设计流程与最终成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为其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在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进程中,要求教师对项目进行整体的把握,对学生的设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项举措来调动其积极性,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使其能够更加顺利的推进项目设计流程[7]。

4.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综合各个学生的课程表现、出勤状况、项目设计表现、结果呈现等,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其中园林绿地设计占据50%,城市绿地调研占据15%,出勤占据15%,整体设计进程中的积极性、对调研团队的贡献占据20%,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整体性评价。

三、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

在改革后的反馈调查中,学生反馈:引入完善的项目设计流程,将会面对更加真实的设计场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会更加快速,学习效率与效果大大提升。但是在该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计缺乏合理构思、细节刻画不足、未完全按照其构思来推进项目和实际、场地选择不当等,这些问题是当前设计进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因此需教师在日常教学进程中在此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使其能够在基于其本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了解场地的生态环境、地形特征与文化内涵等,从而更好的推进项目设计工作。

结语:综述,文章就以项目设计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以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为例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探讨了该种教学改革方式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改革进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其充分的自由度,让其能够在相应的主题与规范下,体验项目设计整体过程,并在后续的课堂讨论分析中,让各个学生积极表达其项目设计的思路与想法,从而拓展其设计视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婷.由掌握教学向建构教学的课程模式研究——以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 大学教育,2020,(10):5-10.

[2]谢光园,谌勇.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绿地规划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83):91-92.

[3]杨云峰.沉下去、浮起来——《公园规划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园林,2013,(7):98-101.

[4]凌玉梅,黎国文,宇啸等.海绵城市背景下公共建筑周边绿地设计探索——以北京某迁建项目室外绿地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水利,2019,(4):43-44.

[5]付毅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沙湖港及东湖港综合整治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20,(11):147-148,198.

[6]才燕,杨立红,鲍昱.《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基于过程化考核评价指标的教学改革[J].现代园艺,2019,(21):175-177.

[7]李珊珊.集雨型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构建——基于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J].城市开发,2019,(10):40-41.

作者简介:丁晶龄,女,汉,籍贯:湖南株洲,本科,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规划设计,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