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向的探讨

2021-11-07 18:56兰晓菁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对高职学院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了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据统计,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达到909万人,较2020年相比,增加了35万人,综合考虑社会压力和疫情后续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式更加复杂严峻。如何让高校毕业生从“难就业”到“能就业”,再到“就好业”,成为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就业工作的主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探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方向,为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压实责任担当,突出全员参与

1.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担当。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亲自抓、总负责,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作为领导,既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当好就业工作的参与者、先行者;也要敢为人先,靠前指挥。教学分院在就业工作大局中是一线战场,各个教学分院领导班子和就业工作一线教师要认真贯彻上级要求和工作安排,带头聚焦就业难点、痛点,抓好就业政策形势,推动工作落地。

2.突出全员参与。各教学分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教职工直接联系毕业生,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上下联动,有目的性的开展指导工作。

全员大讨论,强化新理念——注重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人员讨论会,提倡“转脑子、转作风、转方式”,重点围绕如何强化就业工作导向,如何闭合就业链条,如何推动就业积极化、常态化等开展深入讨论,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数据与动态,交流就业工作成功经验,研讨就业工作存在问题。

全员大培训,夯实基本功——结合就业形势、学校就业方案以及教学分院历年来就业工作的经验教训,对各教学分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工干部、班导师和辅导员展开多维度、全方位的培训,切实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员大比武,培养高精尖——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工作大练兵、大比武,激发各位老师的工作潜能。

3.强化考核奖励。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专项考核,完善已有的考核内容、调整分值权重、改进考核方式、优化考核等次、注重结果运用、明确考核目标,对就业工作参与者进行就业率、就业方向等多维度的考核。激发奋进动力,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二、加强就业教育,做实就业指导

1.加强就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就业技巧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主题教育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指导毕业生合理个人定位、合理运用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正确择业、积极就业。

2.打造就业咨询“直通车”。在学校就业网上开辟就业咨询专栏,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咨询平台。通过网络、电话,学生可以随时与就业指导老师交流,帮助毕业生进行就业咨询和答疑。

4.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与管理,教育毕业生诚信就业,提高到岗率和稳岗率,一方面提高毕业生稳定性,另一方面拉进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有利于搭建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输送渠道,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循环。

5.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抗风险潜力。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立身之本,在高等教育中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加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进步,用人单位也逐渐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有了详细的要求和考察,例如员工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这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必要培养内容。

三、领导深入一线,把握就业动态

学校领导班子要深入教学分院,了解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教学分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做法及遇到的困难。通过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出实招、硬招,帮扶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及时了解毕业生困难诉求、意愿变化和去向落实进展,为毕业生建立就业台账,切实把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通过查阅实时更新的就业台账,可以迅速准确的了解学生当前情况,由此开展精准的信息推送和就业帮扶工作,以便精准指导学生进行就业、升学或创业等。

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积极巩固、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2.依托学校区域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搭建供需平台。主动加强与区域下企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的联系,改善就业单位结构,多方位引进知名企业,提供专业针对性强、签约率高的就业渠道。

3.加强校政合作,合力助推毕业生步入职场。积极与政府主导的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工业园区等建立联系,借助丰富的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5.深入宣传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积极鼓励、支持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6.做好毕业生预征入伍工作。做好毕业生预征入伍的宣传动员、政策咨询、入伍报名等工作,鼓励优秀的毕业生携笔从戎,服务国防。

五、坚持统筹兼顾,帮扶重点群体

学校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政策宣讲、现场推荐、困难帮扶等工作,及时掌握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贫困残疾人等六类特殊人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指定专人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指定个性化帮扶措施,“一人一策”切实帮助毕业生在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问题。帮扶联系人定期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与帮扶对象保持沟通,持续开展精准帮扶。

六、做實就业统计,核查严格把关

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学校的就业情况,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和流程,组织各辅导员进行严格排查、二级学院全面自查、学校抽查三级核查方式,对毕业生所提交的就业材料进行全面核查,严格落实“四不准”要求,杜绝“虚假就业”“被就业”和“就业率掺水、造假”等现象,远离“高压线”,实事求是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并进一步明确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责任人,做好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占明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管理观察》2009年24期

[2]李国杰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8期

[3]任朝斌 南阳理工学院:齐心克难,以生为本,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河南教育·高教》2020年8期

作者简介:兰晓菁(1982-),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