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留白”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

2021-11-07 18:56于婷婷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留白校企合作

摘要: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提高区域文化自信是非常符合国情与自信强国发展的目标。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养是设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将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培养的改革,培养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留白”式融合理念,引领该行业的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深入校企合作,将实践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设计中,培养适用于深层次、多方向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留白;环境设计;校企合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对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要求的日益提高,国际高等教育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强调理论教学到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和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内大学也注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实践联系。同时地区传统文化的崛起提高人民区域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认同感,在传统文化中“留白”作为一种理念广泛存在于各类艺术中,在环境设计中也有很好的应用空间。因此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需求,提出“留白”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留白”理念实用于具体的设计项目中,使学生在实习与毕业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具有竞争力。

1“留白”理念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相应的空白,它充分表现于文学与艺术之中。为了使整个画面的章法更为协调、精美,常常有意留下相应的想象空间。音乐作品也常采用停顿、延时、休止等诸多创作之法,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可见留白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妙的文学艺术智慧。绘画艺术中也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提法,同时山水田园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设计的理念的形成,因此“留白”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有非常中的地位。同时“白”与“黑”也是一种哲学观念,一种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转换,两者之间互相转换,是古人在哲学意图中的思考,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2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结合的实践条件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有将传统文化进行巧妙融合想法。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许多学生关注在建筑是否为极简风为优秀与现代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将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风格与现在社会进行融合。因此,要对文化与现代结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具有传统文化创新的理念,同时在教学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做好重要的宣传工作,培养两者结合的思想。为学生创新良好的设计环境,这是环境设计结合传统文化创新前提条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同时寻找相关国内外环境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与典型事迹,找出国内外成功竞标且设计感与商业价值并存的环境设计作品,通过课堂展示、学院宣传、学院网站及公众号进行专业特别篇推广等,将传统课堂与新媒体等渠道相链接,进行大力宣传,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勇气与信心。同时组织发布创新创业大赛,如“全校大学生环境与留白创新设计大赛”、“创新“留白”环境设计大赛”、“环境设计创意策略大赛”和“优秀传统文化应用策略”大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以竞赛活动为创新创业理念的载体,通过各种竞赛和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两者之间的认识和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撰写专利,也在学生中营造了鼓励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

3校内外关于两者结合的实践条件

目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普遍存在对设计理念不能完全实现、对传统文化理解不透彻、对“留白”理念不能完整阐述的现象,一方面,学校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实训条件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校外实训企业虽与学校签订了协议,但学生参与实习的设计与项目落地的进程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企业根据经济效益使得人力资源在短时间内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转换,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性不强,不能将“留白”理念在设计实践中阐述出来,不能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运用程度。在软件条件方面,现在应用型高校在师资层次上已实现质的飞跃,但以环境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与对传统文化中“留白”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师实际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较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资历浅、经验不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计划还不够全面和完善。

一、提高校企合作的专业性特征、对合作企业有硬件与设计上的要求,同时能够形成产学合一,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够实战的能力。同时,学生参与到项目孵化的过程中,了解项目的搭建与落地,为今后“留白”在环艺中打下基础,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

二、完善校内软件与硬件的支持,完善环境艺术专业所需场地的搭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VR交互技术模拟真实的传统文化设计与建筑环境结合模型,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实现能力,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环境模拟。

三、培训专职教师,教师需要每年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只有教师参与到项目从竞标到设计到落地,才能将课程体系从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明确在将传统中的“留白”如何与实际的项目进行结合,提高公众的接受程度。同时,教师拥有完整的项目案例能够给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上有很大程度的帮助与鼓励,教师每年能够参与到项目中,能够把握设计行业的第一手资讯,帮助学生在从创业过程中能够与社会最快接轨。

4.总结

高校作为设计创新与区域文化自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础,对实践“留白”在环境设计中的课程具有巨大的责任。本文旨在结合传统文化、现实行业规范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规范,从设计创新与传统“留白”理念结合为重点的培训为出发点,阐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通过结合我省环境设计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对学校与公司共同办学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进行研究和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伯艳,胡亚楠.高等院校“双创型”会展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教育,2019

[2]李彤,柴亚晶.非遗传承语境下双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工作,2019

[3]戴沂君.環境设计多专业跨界“双创”型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7(09)

作者简介:于婷婷(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符号与传播、古建筑图案、视觉传达。

课题项目:本课题为2018年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成果,课题名称:《“双创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XYKJG-18-9。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留白校企合作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