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策略

2021-11-07 18:56柯齐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就业

柯齐

摘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分析2020届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基础上,比较云南各高校的经验做法,总结出几点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策略。

关键词: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

一、2020届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人数

通过2020年专业综合评价相关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届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866人,该年度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仅为31人,其次是云南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各自34人;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云南民族大学,为145人,其次是云南旅游文化学院,为86人。

(二)初次就业率

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年初就业率较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的是云南农业大学仅为74.14%,其次是大理大学为75%,再次是楚雄师范学院为77.55%,最高的是云南師范大学为100%,其他高校基本都在80%以上。

二、2020届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南所有高校2020届毕业生都面临这严峻的就业形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通道收缩

本届毕业生境外就业人数明显减少,就业渠道更为集中。大理大学在“澜湄”国家建立了7个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2个华文教学实践基地,为扩大毕业生境外就业奠定了基础;玉溪师范学院依托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的37个教育实习基地,旨在推进多层次高质量就业。但从初次就业的实际看,上述3所高校仅有2名同学出国出境。

(二)对口就业率偏低

对口指的是“专业对口”,主要是指个体所从事的工作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与自己在学校等类似地方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匹配。笔者认可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为本专业升学、志愿者、国内外教育单位/机构的归为专业对口就业,据此统计分析后发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总体偏低。云南大学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就业很相关度仅为14.29% 。

(三)择业期望较高

从学生择业意愿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还是倾向于轻松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传统择业观。他们大多希望能进入公办学校,从事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工作。报考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考是紧随其后的选择。但通过观察2020届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后发现,疫情的到来加剧了实现这些就业意愿的困难程度。

三、破解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云南师范大学一对一就业帮扶特殊群体学生,抓“基教”普岗教师招聘专项工作;推进征兵工作,发放视力矫正手术补贴;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普洱学院创新行业平台搭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深入基层、民营企业就业,同时发动任课教师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云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注重以思想为引领、专业为基础、竞赛为手段、实践为特色,从政策解读、心理调适、求职技巧等方面入手,精准帮扶学生就业,取得成效。

(二)强化考研引导

各高校通过大力推进研究生考试的动员、辅导及监督工作,以升学减轻就业压力。云南师范大学考研升学率为4.9%;明理工大学升学率达到15.21%;云南农业大学班级人数58人。其中6个同学升学;云南民族大学有8人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升学率达16.6%;西南林业大学继续专业深造有较大提升,增长率为5.88%;大理大学49名毕业生中,4人考取相近专业研究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人考取研究生,均为境外院校,同比去年增加200%;云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2020届毕业生86人,考取研究生5人,同比增加5人。

(三)增强创业意识

在云南大学经研讨形成就业一对一帮扶机制,学生就业“一生一策”,学院老师带动学生扩宽就业渠道,贴合学生家庭实际,开展“互联网+就业”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网购、电商等模式,全院教职工积极购买、宣传学生家乡特产,解决学生渠道窄、资源少的问题。云南师范大学自主创业6人;云南民族大学主要是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加大自主择业创业的引导,加强升学的引导,通过“学生分派到教师对口帮扶”等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升学率,在初次就业率统计中自主创业有3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有2人自主创业,普洱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在初次就业率统计中自主创业各有1人,

(四)转变就业观念

各高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并适当降低岗位期望值。红河学院积极应对就业困境,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在转变就业观念后非国有企业就业率达到48.4%。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加强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拓宽就业渠道,63%的毕业生就职于各类培训机构等非国有企业。云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在初中等教育单位就业20.93%,同比提升16.43%。玉溪师范学院毕业生在国内基层就业31人,占总人数的70.45%。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事业单位、非国有企业和基层项目,分别占36.9%、28.4%和9.2%。楚雄师范学院在已就业毕业生中,95%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13.16%的学生通过教师专项招聘就业,13.16%的学生考取特岗,13.16%的学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工作。

参考文献:

[1]贺伟,龙立荣.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87-91.

[2]周媛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就业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浅析当下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创新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