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1-11-07 18:56冯银萍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模式实践教学

摘要: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需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通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四种形式,构建深度融合的“四维一体”,不仅实现多种实践方式优势互补,也促进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同频共振,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获得感和效能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 模式

在大学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实效性。对于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方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用科学的塑造人,关注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教科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教育引导学生强国有我,做新时代有为青年。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原则。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深度体验为核心,对课堂教学内容真理性进行验证,对教材知识体系价值性进行还原的实践指向性和教学意向性活动[1]。我们这里所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这是基于实践教学的功能不同来说的,即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活动统称为实践教学。

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价值

1.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今天的00后高职学生,一方面更加善于利用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每天接触海量的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活动更加独立、多变,进而选择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给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了挑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主动考虑高职学生特点,既要有理论深度、展现其思想性,又要有亲和力,展现其针对性;既要有宣传教育类型的理论教学,也要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符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

2.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学了理论却将其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2]因此,思政课是一门内含实践性的特殊课程。在实施思政课教学时,教育部专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明确要求“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并综合考核评价。”这一指示充分说明了高职思政课开展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进而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从而实现“实践育人”。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

高职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尤其是随着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就为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要求高职院校打破传统的“重必修”“轻选修”“重学科”“轻活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素养”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具体情况,开展课程教学。这也为高职思政课实践课教学提供了遵循。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术型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载体。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从而更加愿意立足自身岗位和专业技能,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思考

1.构建“四维融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为了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感染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深度融合的“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种实践方式优势互补,促使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1)课堂实践

思政课课堂实践是指利用课堂主阵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实践性,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形式有机融合,通过教师讲授和实践教学形式有机融合,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实现课外或校外实践教学同等效果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3]课堂实践主要在大一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进行。每学期上课前,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多种实践教学主题,同学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实践教学主题,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或制作作品,老师择优选择学生课上展示汇报,教师引导总结。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辩论赛、情景剧表演、微视频、演讲比赛、社会调研成果展示、大学生公开讲思政课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度,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可感知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校园实践

所谓校园实践,是指将思政课实践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政实践课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以校园各类活动和社团为载体,将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融进去,从而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内容上更生活化,在形式上更具感染力,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我院思政课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学生处团委、社团、广播站等部门指导学生实践,把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教育融入实际活动中,寓教于乐,并适时的将学生优秀作品借助学院宣传媒体或大型活动展示,比如我院每年上半年会举行大型的文化艺术节活动,思政课老师会提前和学生处团委沟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作品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上思政課的积极性,也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处和思政课老师的合力,这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

(3)社会实践

所谓社会实践,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于利于社会资源,用理论课堂学习的知识解答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去理解和验证书本中学习的理论。在思政课众多实践教学模式中,社会实践模式虽管理难度最大、推广难度最大,却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实践空间最广阔、实践对象最广泛。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最大程度的结合起来,构筑学生思想成长的“同心圆”,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必须利用好高校所在地的资源,搭建好社会实践平台。例如我院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这块,充分利用周围红色资源丰富,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刘少奇故居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担当强国重任;另一方面,积极与宣传处、学生处、党支部、招就处沟通合作,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生班级研学活动、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学生下企业锻炼等,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价值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立足自身实际,投身于强国有我的实践中。

(4)网络实践

今天的00后是网络的原住居民,从某种意义上讲,谁赢得了网络,谁就赢得了青年。思政课要想更好的入脑入心,首先必须入眼。因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也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资源开展传统教学中不易实现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块,从去年疫情期间各高校采用的“云思政”形式,把思政育人的优势转化为战疫力量就能看出网络实践形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不受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开展网络教学,发布教学资源和实践任务,学生可以进行网络阅读、影视欣赏、微视频学习、网络红色资源参观、网上讨论等,将课堂形式有效延伸,优化和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又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主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嵌入思政课程的一部分,在具体开展实践教学时必须以课程为单位,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既要体现课程差异,又要形成课程之间的有机统一。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基于课程内容的不同,《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主题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感动人物分享、劳动教育实践、求学·求友·求职、模拟法庭;《概论》课主要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坚定的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自信。因此该课程实践教学主题侧重于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歌演唱、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大学生公开讲思政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观调查、我看家乡新变化等。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重要历史节点、重要节日,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开展。根据课程差异开展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主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检验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3.搭建全方位支持系统

(1)部门之间的协调

从实际上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达到知、情、 意、行的有机统一。因此,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事,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的,需要校内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首先,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马院(思政部)需要通力合作,对于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体系,尤其是军工文化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通过培训深化思政课教师对教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更好的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能力。其次,思政部要加强与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的沟通交流。每学年這些部门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科普活动、社团活动,而这些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各部门之间应加强联合联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有些活动为完成任务流于形式甚至学生重复活动。

(2)完善评价方式。

在思政课实践课考核评价方式上,要突破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多角度考核学生,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例如我院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方面规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期间若受到学校相关处分,采用一票否决制,该门课程作不及格处理。在评价主体方面,遵循考核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3)实现资源保障

丰富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这里的实践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一支良好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包括丰富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培训,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在培训学习锻炼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和加强与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为社会实践模式提供可靠的场地保障。另外,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组织保障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赵家祥: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N].人民日报,2018-06-25

[3]马福运,侯艳娜.深度融合:“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河南社会科学,2020( 5) :118-124.

作者简介:冯银萍(1986—),女,汉,讲师,工作单位: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9YJGXSZ01)“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模式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