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双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07 18:56陈颖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陈颖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双链融合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构建我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链,助力补齐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短缺的短板,促使我省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链;职业教育人才链;双链融合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末,随着贵州省最后一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存在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开始意气风发地迈向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河北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在新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重任务。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促进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提供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河北省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而通过研究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的“双链融合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河北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85所,其中包含181所技工学校。在这785所中职教育学校中,有49所国家示范校,12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而在扣除181所技工学校后剩余的604所教育部门管理的中职教育学校中,有161所是民办中职教育学校,占比为27%。此外,河北省目前有61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其中8所是国家示范骨干院校,11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还有10所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院校。而在这61所高职院校中,公立学校为49所,剩余12所为民办学校。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在校生近9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共有在校生将近50万人,学生毕业后一半以上均获得了“双证书”,就业率也超过了90%。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职业教育工作紧紧跟随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输送了近300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年均开展各类培训近150万人次,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及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河北省还明确了将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优化教育机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但相对而言,河北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较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在办学条件、育人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农林类职业教育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完全紧扣现代农业产业链,没有实现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融合发展。而在职业教育中,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对接关系,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以适应地方产业链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实现双链的融合发展,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双链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倚太行山,北坐燕山,燕山以北则为张北高原,是中国唯一一个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河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638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2%,但粮食总产量达到3795.9万吨,增长1.5%。油料播种面积为355.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5%。但油料总产量达到119.5万吨,与上年持平。中草药材总产量69.0万吨,比上年增长10.2%。蔬菜播种面积为803.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蔬菜总产量达到5198.2万吨,增长2.1%。而取得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河北省各级农林类职业教育学校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促使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相融合发展的成果。具体来说,实现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双链融合发展,主要是采用了如下的策略:

(一)依据现代农业产业链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要想实现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的有效融合发展,首先必须依据现代农业产业链科学制定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步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河北省各农林类职业教育学校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河北省,辐射整个华北地区,建立起层次丰富、特色鲜明、培养形式多样的现代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各农林院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制定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步是科学设置新的专业群。在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中,农业种植主要是绿色种植技术,同时还涉及到农产品的深加工等服务,因此,农林类职业教育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涉农专业,并围绕循环农业,积极增设新的农学专业,推动农业人才培养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农业+”的融合型和創新型。

第三步是合理构建新课程体系。为此,相关职业教育学校应紧紧围绕农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构建新颖的课程体系,推进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科学开展教学活动

当前,要想实现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的有效融合发展,还必须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创新打造农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途径,促使理论教学能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农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相关农业技术教育学校应加强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合力打造农田试验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及科学研究的实验场地与设施,并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农业专业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其次,还要充分挖掘农科教学资源。为此,相关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并建设农业实践教学精品课程资源库,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最后,还要采用联合培养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英语涉农企业建立密切合作机制,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和“学徒制”,从而有效提升本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农业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河北省农业绿色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三)依托现代农业产业链筹建协同发展平台

当前,要想实现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与职业教育人才链的有效融合发展,还必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链筹建协同发展平台。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打造深度融合的农业创新基地。为此,河北省个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应联合省农业厅打造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并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东风,联合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他们能够在农业领域实现创新创业,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其次,还要与省内不同地市的农业技能教育学校联合,建立健全协同共建培养体制机制,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的高效对接,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河北省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河北省农业的绿色高产丰收,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实现将扶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效銜接,从而延续扶贫攻坚期间职业技术学校为农村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的发展策略,促使农林类职业教育学校能够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开展专项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紧密融合,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河北省粮食种植的绿色化和粮食作物的高产丰收。

参考文献:

[1]许纪发,姜桂娟,袁向军.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涉农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v.39;No.277,(12):148-150.

[2]李晓雨,郑坚铭.提升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评《农业职业教育结构问题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v.38;No.221,(06):167-167.

[3]沈高峰.沿海都市型农业背景下天津市现代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No.714,(04):282-283.

[4]崔坤.丰富职教内涵 延长职教链条——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7,No.783,(05):92-94.

[5]王晓华,崔砚青,王振如,等.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No.570,(26):69-73.

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102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