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联校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11-07 18:56涂嘉洋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促进

涂嘉洋

摘要:不同地区由于发展速度不同,在教育资源上的不均衡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以及由此衍生的网络联校,为这种教育不均衡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网络联校的出现,不仅將乡镇教师从校内有限的教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也帮助区域内原本教育资源较紧缺的市县级学校和优质学校同享教育资源,提高师资力量较差学校的教师素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条件,在均衡区域教育发展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中学网络联校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手,探讨网络联校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网络联校 区域教育 均衡发展 促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上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学校也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国际理念接轨,努力培养适合社会、国家发展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但总的来说,城乡间、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市级学校间,仍存在较大教育差距,进而引发如城乡间人口流动、市区内择校热等现象。为扭转这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跨校联片教学,正逐渐在多个地区普及,实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各个学段中,中学是小学和大学之间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对学生的一生中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立足于中学学段探讨网络联校对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

1网络联校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由于基础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偏远地区和城区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知识的学习不够透彻,理解上较为片面。为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落后地区的学生也能享有和城区优质学校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各个学校普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弥补落后地区及城区内较差中学在师资力量上的严重不足,缩小校际间教育质量差距,网络联校成为近年来多个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区域联校间的网络教育平台共建,学校、教师间的交流更加迅速,不仅可以更为便捷的查询教学资料信息,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研究设计、课件等上传到平台,由其他学校教师一同研究探讨,集思广益,找寻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在讨论中提高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理念的更新,并不断丰富教学经验,让传统教研和网络教研齐头并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就学校层面来看,网络联校可联接各教学点的教研经验,带动区域间的有效互动。各中学可立足于自身实际,建立学校教研联合体,将集中教研和分散的教研活动相结合,便于教师们博采众长,择优融入其他片区教师的优质教学策略、方法,实现全区学校共同钻研,互相合作、共享交流,通过结对帮扶等方法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促进整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资源上,由于区域内各个中学获得了资源共享,可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让无论是已开发还是未开放的资源均能获得更优质的使用,打破了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优势互补。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均得到有效更新,各个中学均达到资源平均化的效果,且愿意为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主动献计献策,让学生们能在更加融洽、教学设施完善的环境中学习,也让区域内各个中学的教师专业的发展都获得了巨大的空间和力量支撑。

2网络联校的有效开展策略

2.1开展多种方式的互动

网络联校一般包括同一地区的多个中学,往往以其中一个或几个优质中学为主,将教育资源辐射至周边,带动周围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的共同发展。在这种区域合作中,开展多种方式的互动,可通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更好的促进各个学校的发展。可通过名师课堂的方式,拉近区域内各个中学与优质中学名师间的距离,亲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理念、风格、方法等,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和名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直接获得名师的指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平台,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在平台上,学生们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模式,在区域内各个学校的学生群体间进行更自由的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探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此外,这种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共享而构建的一体化网络联合学校群,可以将主校的课堂教学及相关资源推送到各个分校教学点,做到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资源上的同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各校需对本校教师参与这些教研互动的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并将其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与教师绩效挂钩,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开展创建网络教研示范校活动,将典型的优秀教学思路进行全网联校推广。

2.2创新教学应用和人才培养方式

网络联校内各个中学应仅仅围绕教育强国目标,整体推进,深度融合,通过引领示范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应用。构建网络主校和分校间的教学互助,立足于媒体录播教学平台,综合专递、同步、名师课堂,做到不同中学的同步教学、联合教研,以主校学科、名师优势带动各个分校教学。通过结对帮扶、交流示范、集中备课等方式,建立起校际教学互助、稳定合作长效机制,共同监控教学质量。中学学段是学生们从少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转折阶段,各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人文精神、独立工作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将前沿信息知识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法上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趋向动态、终身、开放式教学,将教育延伸到社会领域。

总之,网络联校,可让一定地区内教学基础薄弱的学校和优质学校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校际教师合作交流、资源共享,让学生们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极大的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庆,廖良天.汪延煜,等.创新联校网教共享优质师资--通山县创新“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叨.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6):1-2.

[2]关心. "网络联盟、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12):60-61.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促进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