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高职院校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11-07 18:56侯德兵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侯德兵

摘要:在新时代,铁路行业的飞速发展趋势对各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究,并提出有效优化实践策略,以期相关成果能够对于铁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一定推动价值。

关键词:铁路专业;高职院校;定向人才培养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轨道运输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项目规模庞大的铁路建设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诸多如运营管理、项目建设、设备运用和维修等岗位都缺乏应用实践型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在人才培养、校内师资队伍专业程度、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等方面存在困境,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人才教育模式改革成为当前亟待推行的关键措施。

二、校企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价值

铁路高职院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增强企业与高校之间良性双向互动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切实融合、均衡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首先,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中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铁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又能从企业引入专业化实践指导师资。依托于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实训指导,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企业人才缺失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其专业水平及技能素养。其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统筹整合高校与企业教育资源,从高校方面而言其将获得企业在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实训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而企业方面也将直接获得协同培养的高素养铁路专业后备人才,真正地实现校企“双赢”。

三、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设置不科学。部分高职院校对于铁路人才市场的需求并未进行准确定位,导致教学体系与社会实践要求脱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技能实践教学匮乏。高职院校课堂所教学内容同当前铁路领域研究现状存在断层,学生对于铁路专业先进前沿技术并不了解,同时实训平台资源的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最后,高职院校铁路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都并未参与过铁路行业的生产或管理工作,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严重匮乏,单一化理论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

四、铁路高职院校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健全校企合作教学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重新整合,优化完善传统课程体系之中,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教学体系结构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的问题。基于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应协同铁路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落实“引校入企、引企入校”,实现“协同招生、委托培养、共管教学”,从而切实推进一体化办学机制,建立完善化组织与管理架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其次,落实学生培养计划,依托于铁路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综合衡量教学环境以及实训基地平台利用程度,对铁路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一定调整,在其中加入技术基础及实训应用课程,健全教学体系。最后,应用“3+3”教育模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与技能实训学习分别设置三个学期的有效教学计划学时,从而切实保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需由学院及铁路企业建立长期化合作协议,并协同制定师资分配计划,确保定向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重视铁路技术培育,深化产学合作体系改革

铁路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偏重于技能应用型,其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相关铁路专业核心技能、关键技术、以及前沿发展技术。所涉及领域覆盖道路桥梁工程、城市轨道工程、铁道交通信号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多个专业,教学体系既要重视高职院校教育培训规律的遵循与落实,同样也要符合铁路行业市场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协同铁路企业确定院级重点专业,将教学体系重点由传统理论式教学向实践技能应用教学转移,并配套搭建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等平台,加强教学的技能性、实践性,加深产学合作力度,打造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其次,依托于铁路职业技能规范标准,校企双方整合师资共同编制委培教材,经由多重商讨决议最终确定专业课程类目设置,由此作为教育体制转型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校企合作骨干教师

为了保证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教学成果的实效性,铁路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建设与培养,针对于各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技能水平、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制定合理化评估机制。同时应为在校教师提供校内培训以及外派进修等多元化培养途径,支持专业课程教师前往铁路行业一线或实体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发展锻炼,培养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两全面”的优秀骨干教师。同时应积极引入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或技术骨干作为教学及实训的校外导师,构建“双师型”教育体系。由此,在企业与铁路高职院校“协同招生、定向培养、共管教学”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推进下,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效对接,共同推进铁路人才的专业化培育进程。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背景环境下,对于铁路高职院校而言,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渠道,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断接轨的过程。高职院校应当协同铁路行业企业,从教育体系、课程架构、专业设置等多个方面,深化定向育人模式改革。由此才能遵循行业对人才需求,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改英.浅谈铁路人才培养三维通道——基于对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J]. 经济师,2015(04):224-225.

[2]郭垂江,戴开勋,屈登辉.铁路“走出去”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基础、问题及策略[J].石河子科技,2020(03):53-55.

[3]张玉龙,曲洪伟.高速铁路专业群“产教融合,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7):5-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