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

2021-11-07 18:56刘丽丽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教学

刘丽丽

摘要:本文依据多模态的理论,阐述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元素,推动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实践,探索在多模态视角下,如何有效的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模态视角 大学英语教学 思政元素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困惑。新媒体技术的教学便利性使得学生能够以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有关知识学习。在此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态教学形式方面,学生的受教育方式和学习心理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现如今,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个人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持续深入性改革,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新网络技术以及多文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传统的、单一的英语教学方式逐步与多模态方式相结合,不断冲击着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现代英语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模態话语形式以及反转课堂、慕课、智慧教学、智慧教室等不断涌现出来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模态的教学情境。大学英语教师正是可以应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非常有效地引导和推动了为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多模态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深入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供了必要手段。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浸润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元素是防止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的最佳方式。因此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为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

二、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

1.英语教师思政素质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作为常规教学中的主导一方,一定要坚定理念,在思考怎么教育学生的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及道德标准,时刻学习,时刻进步,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树人立德,如何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无处不在,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发现身边的中国文化,才能尽善尽美地把它融入英语教育教学中,才可以辩证、客观地理解和传播。

2.多模态英语听说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首先,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应尽可能多的涉及多种模态符号运用。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借助图片,音频、动画、触觉手段等辅助听力教学。在课程学习中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意识形态。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与提问也是极其重要的,鼓励学生开口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融入集体,从而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中。多模态的听说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立德树人方面的精神层次教育,更可以拓展学生主动式思考价值观。

3.多模态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信息传播和交际的每个环节,都活跃着图像、音频、视频和颜色的多模态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满足时代的变化,将重心转移到多元识读方向,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重视使用多种符号系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情境里,不同的模态中高效习得语言。首先,课前准备阶段要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各单元所涉及的思政元素,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设计出不同模态的教学内容,创造相对真实的语境,并设计好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其次,在课堂教学当中,潜移默化的将各单元所涉及的思政元素与相关的图片、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网络视频等相结合,运用图像、色彩、动画、声音等多模态或多模态组合,给予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模态的冲击,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4.多模态英语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多模态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使英语写作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活动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除此之外,教师不必拘泥于写作教材,可以结合一些思政元素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主题和观点的看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素养而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地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每个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结束语

新时代下“课堂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其重点在于挖掘各学科及课程的思政元素。因此,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语言行为教学,更应该是文学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添加中国文化内容,已成为我国英语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大学英语课要契合新时代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而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把思政元素多方位、多形式的通过大学英语课堂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个人道德素养,实现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且德行品德较高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周晓静.课程德育: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9(2):23-10.

[3]乔晶.高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西部,2018(3):4-22.

[4]王茂州.基于“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08):52.

[5]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07 ( 114) .

[6] 朱永生. 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 外语研究,2008 ( 4).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