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21-11-07 18:56王睿陈华高艳艳陈建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互联网

王睿 陈华 高艳艳 陈建斌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当前纷乱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尤显重要。通过对株洲职教城典型工科高职院校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和现实困境分析。提出要建设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优化相关制度,增加刚性约束;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方式;构建特色话语体系,丰富教育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社交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其开放性、即时性、去中心化等特点迅速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观点都能找到其发声筒,其中不乏为了吸引“流量”、“关注”、“点赞”等带有极强意识形态偏见的言论,对涉世未深、自主分辨能力较弱,正确价值观未筑建稳固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极强的误导性。而且工科高职院校在培养能工巧匠的同时,往往存在“唯技能论”、“技术至上”等实用主义教育倾向[1],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渐有实际效果不佳,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工科高职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辨析力和免疫力,培养德技并修、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并构建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

笔者对株洲市职教城典型工科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500份,收回482份,其中有效问卷471份,回收率为96.4%,有效问卷率为94.2%。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并探索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长期机制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对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影响很大

如今高职院校学生都是00后,出生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繁荣时代,接触互联网早且对其依赖深,在课堂学习之余,互联网已成为他们放松娱乐、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主要窗口。为了了解现实中工科高职院校学生每天具体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您平均每天互联网使用时长”问题,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超过4小时,甚至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使用互联网竟长达6小时以上,互联网对其影响之深可见一斑;具体比例如下表1所示。

(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通过调查株洲职教城典型工科院校,发现目前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只是作为思政教育附属枝节进行,教育方式也主要以课堂“教授课本内容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进行,形式单一不全面。而且,往往课堂爱国主义教学总以宏大叙事为主,过于强调严肃性,供给内容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2],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认同和接受;具体爱国表现也只留于“嘴上说说”,在学生心中不能形成长久稳固的爱国意识,无法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甚至在随着互联网上多元思潮的冲击下,部分爱国主义精神不坚定的学生会逐渐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中去。总之,工科类高职院校现行的爱国教育方式及教学理念无法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纳入整体人才培养体系。

二、工科类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实困境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工科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未达到社会要求。工科高职院校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学生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和需求,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多样,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一)全球化社会环境影响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全球化,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超时空性使人们在电脑或手机前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全球信息咨询并发表观点,真正达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同时巨量的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对于心智尚未成熟,处于价值观成型期的工科高职院校学生极易受到误导。再者,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在互联网媒体上的技术优势,大肆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造成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认同感的削弱,这也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根据表1调查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每天进行4小时以上的互联网活动,他们有大量机会接触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思潮,从而受到影响。而且实际调查结果表2也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新闻及言论势必会潜移默化的会对自身的爱国行为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二)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缺失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思政等措施虽然已经加大思政教育力度,但工科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教学重点仍然是专业工科技术知识,强调实用主义和理性思维;同时工科高职院校将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的挂钩,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技术的关注,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造成爱国主义教育严重缺失。据调查,目前工科类高职院校一般没有专门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起,综合为一门德育课程[3]。甚至有的院校平时只是针对某些纪念日或社会突发事件进行临时的班会教育活动,这种碎片化和随机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变化难以产生促进作用,更难达到爱国主义精神长久持续、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工科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工科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多样,有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生、单招生、“3+2”五年一贯制学生,三校生等,他们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基础教育欠缺,自主能力薄弱,政治思想缺少成熟性。而他们很多又都是家庭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我意识强烈,热爱表现,好奇心强,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往往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屑一顾,对互联网上一些“标新立异”的“歪门邪说”却兴趣勃然。同时相较于本科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社会认同度较低,在同一年龄阶段,工科高职院校学生承受更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功利性思维严重,觉得“有用的”技能训练就学,“没有用的”思政教育就少学或不学,最终导致一些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家国情怀认同感低。

三、工科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及长效机制建立

(一)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顶层设计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一项全面化、全程化、全员化的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为达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传承,首先应该从顶层建立爱国主义育人制度,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法律、法规、学校政策和规章制度中去。

要保证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生成和长期实效,宏观上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制和约束,微观上也需要各学校制定相应政策、规章制度进行引导。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化减弱了行为主体法治意识和道德压力感,进而网络上不当的言论和观点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目前互联网爱国主义法治文化尚未形成。在注重法律、法规的网络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条件下,应逐步探索将部分爱国主义行为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4],强化问题意识,使互联网行为主体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于工科高职院校,可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去,具体可在学生手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德育考评等处进行综合体现。

(二)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自媒体、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表演舞台,各种信息、观点杂乱交织,对工科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小的影响,单靠传统大课堂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相应工科高职院校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是必然之举,也是迫切之需。

首先各工科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并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应该常抓不懈,摒弃遇事只限于参观游览、写写心得的形式主义。其次应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如今互联网已是当今社会多元思想主要来源及传播手段,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已不仅限于课堂,学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造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从而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爱国主义网站建设,自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主动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使得学生沉浸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校园氛围,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于能否接受学校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高达93%的学生赞成使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为互联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紧跟时代变化,具体见表3。因此,进行“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正确之举和必然之举。

(三)构建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如今工科高职学生都为00后,他们热衷于借助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媒介实现知识获取和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对传统课本内容却兴趣乏然,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若只是照本宣科,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在个性化表达盛行的今天,对于过于强调严肃性、政治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则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无数历史实践证明,真正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一定是即严肃又生动活泼的,因此在坚持严肃性、政治正确性内核的同时,着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亲近感和亲和力,用学生熟悉的网言网语构建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性和生活性的和谐统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可采取豐富多样的载体形式,例如大多数学生往往对文艺作品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像革命诗歌、影视、音乐、动漫等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走入校园、班级、宿舍,通过文艺作品去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育过程中,对一些社会矛盾和不良现象不要刻意规避,要以实事求是和辩证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摆事实,讲数据,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周小枚.工科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回归[J].当代教育论坛,2020(06):71-76.

[2]林于良.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29-31.

[3]郑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05):157-160.

[4]崔聪.复杂性视域下网络爱国主义的问题研判与应对策略[J].理论导刊,2021,4(03):112-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株洲市社科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构建工科类高职院校

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研究》(编号:ZZSK202121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互联网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