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探析

2021-11-07 18:56刘杨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计算机

刘杨

摘要: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行过程中,将育人作为了核心标准,充分的发挥出了各项课程的育人功能。现阶段需要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相关特性,通过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予以全面的挖掘,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资源,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课程体系之间的融合力度,基于课程思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养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实践

引言: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针对计算机课堂当中的思想政治问题予以全面分析,并加强计算机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程度,采取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并将其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充分的发挥出了“課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实践阶段的优势和作用。

一、充分的挖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思政元素、

(一)基于全过程原则挖掘思政元素

在挖掘计算机课堂教学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需要打破课堂教学内部挖掘的局限性,从课前、课后以及自主学习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入手,基于全方位的角度对思政元素予以挖掘。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课件内容,选取适宜化的思政元素,确保所融入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的彰显出“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基于本地或者全国范围内的教师简介、计算机教学、名人介绍以及技术行业等方面的内容,在整合的基础上融入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的掌握课程思政当中的核心要点。

(二)基于动态化原则挖掘思政元素

在挖掘计算机专业课程当中“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顺应时代的革新趋势,并针对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予以分析。这是由于时代在转型的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为此,在挖掘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所融入的思政资源进行筛选,及时的去除与新环境和新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政资源,再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对计算机专业课堂当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所选用的思政资源能够顺应时代的革新趋势,加大“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融合力度。

二、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认知和实践积极性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长久化发展的过程中,使教师的观念和习惯呈现出了固化的状态,且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了辅导人员或者政治教师的课业任务,并且削弱了“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联系程度。为此,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来说,需要明确的掌握专业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从思想层面入手对专业课程教育予以正确的认识,并在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最后,还需要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实践积极性,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形式,基于“课程思政”开展相应的学术研讨会,在优势互补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加以分析,从而强化教师的思政理念。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对“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和关键价值予以全面的掌握,及时的分析思政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和具体要求,从而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

(二)实现对“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

一方面,教师需要从“课程思政”入手,明确掌握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目标和关键内容,保障教学设计的巧妙性和灵活性,将关键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此来达到育人的效果。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融入与“课程思政”等方面相关的育人元素,基于客观性的认知层面为学生予以积极的鼓励,使其能够逐步的掌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要点加以分析,及时的掌握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和发展方向,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教师还需要针对相应的教材内容予以全面的分析,结合专业特色、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的、课程方法以及具体内容予以综合考虑,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活动实施阶段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三)实现教学方式和课程方法的有效创新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当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来说,与传统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若采用单一化或者灌输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则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效融合。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专业特点,借助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充分的彰显出“课程思政”的关键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过程中,从而逐步的实现“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思政”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保障知识架构体系的完善性,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从而构建新型的思政体系。与此同时,在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要从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质量评价以及评聘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明确掌握“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基于线上和线下合作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严谨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的学习理念,从而保障科学化的学习态度,推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统一化教学理念的指导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

在融合“课程思政”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的相关特点对思政元素予以深度挖掘,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在提取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保障教学设计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为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此来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复贤,邵丽丽.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2021,(03):46-50.

[2]魏立斐,张蕾,张凯.面向计算机专业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需求的离散数学课程建设探索[J].2021,(11):11-1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计算机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