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2021-11-07 19:12韩晓怡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给金融行业带来了质的变化。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跑道,提升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然而“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大数据下,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提出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应用的三个方面,并对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的切实性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风险管控

一、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

近些年来,“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数据大幅度增加,普通的数据检索方式难以满足大众的要求,因此有关专家提出了大数据的观点。大数据技术是指对海量的数据规模进行数据提纯,转化为有意义的数据信息,进而快速提取到有用的信息,达到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目的。大数据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挖掘等。

(二)大数据下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的新模式,传统金融行业由于业务量大以及事项涉及金额较大,在核算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大,降低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信任度。在大数据技术加持下的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大数据技术数据利用率高的特点,实现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包含的业务很多,例如:投资理财、支付、众筹、购买电子金融产品、收付款项、个人借贷等。

二、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用户信息,用户征信,企业财务报表,企业业绩报告,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体系庞大,使用传统数据信息处理方式速度慢、数据处理成本高。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从大量的数据湖里边筛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手段采集有效数据,更真实地反映风险管理水平,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导向,进而互联网金融相关机构能够预测风险,利用数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

(二)大数据助力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存储大量数据的特点,互联网应用到金融行业中,能够提升业务的办理速度,并且更加准确便利。如何利用互联网存储的海量数据,是大数据技术做的事情,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处理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够对用户交易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对市场信息进行挖掘分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以此洞悉市场规律,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大数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传统的金融机构处理业务数据的方式具有滞后性、效率低等特点,对于产生的大量业务数据,金融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整理,分析,降低了业务处理速度,并且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数据分析质量不高。互联网能够增加数据信息获取的渠道来源,而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大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库与搜索引擎,提升数据检索效率,为金融行业数据信息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数据分析平台,提升金融机构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扩散快

互联网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高速传输的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速度,但也正因为互联网的特性,金融风险一旦出现,将会被快速扩散,造成金融體系的崩溃,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

(二)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金融产生大量的客户信息。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大数据能够有效快速地处理这些业务数据,达到提升业务处理速度,增加客户来源,有效风险管理的目的。对于客户来讲,客户信息属于隐私,拒绝外漏,拒绝买卖,然而在大数据监管不足下,很有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账号被盗或者收到骚扰信息电话的情况。一方面给金融机构的信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给客户的财产和个人生活带来隐患;当然也存在金融机构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私买私卖的不法行为。

(三)信息不对称造成金融行业乱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完全获取,造成一方或者双方遭受损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使交易都在网上进行,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的征信大都通过央行提供的征信体系进行判断,这种传统的信用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金融发展的需求,很容易造成客户进行信用欺骗,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会出现假宣传、假产品、假资质的现象,造成消费者的财产损失。金融行业乱象频发,金融风险骤增,暴露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尚短,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四、大数据助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因此风险监控管理方式也不同,传统金融一般采用现场监管的方式,而这种方式难以满足互联网下的金融风险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风险需要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协同监管。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提升互联网下的金融行业监管效率;同时政府部门应当促进互联网行业进行行业间交流,共享数据与信息,强调主体利益的平等性,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监管

金融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出现,合理利用先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人工智能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助力,人工智能能够快速高效地收集信息,管控风险,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管控能力的提升。然而虽然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高效率的监管能力,但是也给金融部门带来了监管难度,因此金融机构应实施人工智能监管和传统监管手段的有效结合,降低因人工智能引发金融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宇.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21(16):35-37.

[2]侯德.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创新监管探究[J].时代金融,2020(29):16-18.

[3]窦盈盈.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创新监管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5):80-81.

[4]兰虹,熊雪朋,胡颖洁.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创新监管研究[J].西南金融,2019(03):80-89.

[5]杨虎,易丹辉,肖宏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04):3-5.

作者简介:韩晓怡(1995—),女,汉族,河南许昌市人,天津科技大学2018级会计硕士研究生,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与会计。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