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微探

2021-11-07 19:12杨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城市排水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杨宇

摘要: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提出为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及雨水回收再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可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方法加以合理运用,通过透水性路面、绿化带的设置,对自然降雨进行收集和存蓄,从而避免积水影响交通通行,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论述了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应用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排水;设计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居民数量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对水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长。而原有的城市结构体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扩张,因此就导致在暴雨来临时,出现排水不畅、城市内涝等问题,而海绵城市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不仅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洪涝灾害等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1能够重构城市的水文循环结构体系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和规划设计下,对于土地的处理只是简单的硬化加固,没有强化土地的其他功能。对土地进行单纯的硬化处理,并建设较多的现代化建筑,会对城市区域原有的水文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之后,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排水模式。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下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并还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结构,对地表的水流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和全面利用,实现了城市水文系统的重新架构,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能够有效补充地下水含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城市景观维护的水资源开销,实现城市节水能力与美观性的同步提高。

1.2能够有效协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平衡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现代化设施的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力度不足,市政工程开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当雨季到来时,地表的径流量会明显的提升,很容易造成城市的内涝和积水问题。在海绵城市的理念被实践应用之后,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能够强化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和谐度,从而保障现代城市的发展。

2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设计中缺乏节能减排理念

传统的给水排水设计没有纳入节能减排的概念,导致浪费水和能源现象日趋严重,并增加了运营成本。例如,在洪水季节,雨水无法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的区域,因此必须建立低排放区。但是,就低排放区的划分而言,许多城市都向低排放区抽水,其中包括允许自行排入河流的水。若将污水直接排入下游水体,不仅无法再利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2实践中规划与城市发展不一致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一些已建的供水和排污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加剧了城市供水问题。在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旧的管道设计已不再适合当前排水的需求,这时,必须利用相关的道路改造机会,并按照有关的专业计划合理布局排污管道。

2.3管道安装和深度不合理

在某些地区,由于缺乏规划支持或施工期間质量控制不善,一些主排水沟被埋在较浅的地区,无法连接上游支流,只能通过新型提升泵房连接上游雨水和污水。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电能的消耗,从而导致能源浪费。

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海绵城市关键技术

3.1.1透水铺装技术

(1)技术特点:透水铺装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广、便于铺设,能够对高峰时的水流量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补充地下水资源。(2)设计要求:在透水铺装层进行设计时,必须满足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当建设区域内的路面强度不足时,应当采用半透水铺装层;设计透水铺装层时,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否则要加装排水板;建设区域内存在地下工程时,需要增加排水层,且覆土厚度应当超过60cm。

3.1.2蓄水池

蓄水池的主要用途是收集雨水,并存储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加以利用,是城市供水系统的辅助设施。(1)技术特点:蓄水池具有结构多样性的特点,能够与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可避免蚊蝇滋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具有保护作用。(2)设计要求:要将蓄水池建设在高程适当的地方,修建蓄水池的场地必须地势平坦,地层要具有良好的致密性,不漏水;不可将蓄水池建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部位。

3.2在路基排水设施中引用海绵城市理念

在对城市路基建设之前,有必要对当前城市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详细了解,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有效保证设计方案符合需求。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路段道路路基结构透水性问题,在掌握详实数据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假如路基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晾晒或者碾压操作无法有效开展,那么就只能对路基进行换填,以此提高其透水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在部分城市软土层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影响因素做额外的技术处理,通常而言可以使用真空以及堆载预压施工技术。至于含水量不高的路基工程,就需要及时做好两侧纵向以及横向方面的排水系统,实现水分收集,为路基形态的保持提供助力。对于立交口位置上的排水设计,通常而言需要借助雨水泵站,目的是在于汛期到来之后,可以及时做好积水的排放工作。

3.3行车道以及人行道的优化设计方案

在传统的市政项目中,大多数都采用了非透水性路面,但是在雨季来临时,径流系数增大排水不畅,就容易出现积水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来往的车辆以及行人,同时水分的大量堆积也会对现有的道路结构造成损伤。此外,硬化路面虽然具有一定的整洁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在不断增强。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就有必要针对行车道以及人行道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提高对积水的渗透效果,还需要对地下水的回流进行积极引导,以便降低积水发生的概率。通常而言,在铺设路面结构的过程中,上层应当使用具备透水的沥青混凝土材料,而下层则需要使用非透水性材料,目的是在于避免路基受雨水侵蚀。

3.4路缘石与边沟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道路路缘石时,可将道路面积作为主要依据,选择比地面略高的路缘石,并采用打孔的方式,解决水流缓慢的问题。雨水口位置处的路缘石,必须加装拦污篦子,防止杂物过多造成排水口堵塞,影响雨水排出。设计边沟时,可以采用上文中的植草沟,在确保道路美观性的基础上,净化雨水。按照道路所在地的地势条件,对植草沟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合理设定,当植草沟设置在低洼区域时,可适当增大边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在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为此,可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绿化带进行合理设计。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优化和改进,使技术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城市排水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檀东谋.浅谈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南建材,2020(1):46-47.

[2]米瑞鹏.不同城市需求下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

[3]王思雯.海绵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关键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2019(5):157-158.

[4]吴丹舟.打造海绵城市的思路和做法[J].中国工程咨询,2020(11):95-97.

猜你喜欢
城市排水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关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治理的研究
GB/T 51187—2016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