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2021-11-07 19:44潘清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潘清华

摘要:猪副嗜血杆菌病在全球范围都有发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该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防治等进行论述,以期为控制该病有所裨益。

关键词: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其病原为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態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临床上,误诊现象频频发生,对养猪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1流行病学特点

1.1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

1.2多数是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1.3多发日龄为2周-4月龄猪。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3病理变化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4鉴别诊断

该病主要容易与链球菌病发生误诊,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临床上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诊断要点如下。

1、关节型副猪嗜血杆菌是关节面出现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关节纤维素渗出,润滑液增多。主要区分办法是:关节型副猪嗜血杆菌关节腔积液为清亮或微黄,而关节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是化脓型,比较浓稠,色泽深。

2、猪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用手一捏,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3、猪副嗜血杆菌病引起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处的浆膜炎症。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常常为关节及相关部位的组织(肌肉)炎症。

4、用抗生素治疗辨别,链球菌病感染用一般抗生素就能看到效果,猪副嗜血杆菌病不行。

5、简便易行,切开肿大处,淌水大多是猪副嗜血杆菌癥,淌脓大多是链球菌病。

6、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关节肿大是对称的,链球菌病不一定对称,再就是从剖检判断。

7、猪副嗜血杆菌病眼睛灰色、褐色,链球菌病潮红。

5防治措施

5.1严格消毒。猪舍彻底清理,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5.2做好预防。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是常见的诱因。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5.3尽早治疗。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菌株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素。

(1)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5~7d。

(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次,连用5~7d。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头孢菌素、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5)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副株利克),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5.4免疫接种。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一般能取得较好效果。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的间隔。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