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民宿发展研究

2021-11-07 19:44蔡珊珊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蔡珊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周末去城市周边的民宿度假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离赣州大约40分钟车程的上犹县有着很好的自然资源,本文将对上犹县的民宿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旅游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旅行体验,促进上犹县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宿设计;民宿体验;民宿发展

1上犹县民宿旅游现状

上犹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地处赣州市西部,离赣州市区大约四十分钟车程,拥有阳明湖、五指峰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国家1至5级标准的景点162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赣粤闽湘”的生态后花园,是旅游观光、生态养生、游学度假、运动休闲的理想去处。

目前上犹县已建成牧心纪、山中来信、镜双城、拾间墅等特色民宿小镇,依托现有的自然景观和老旧建筑,盘活了上犹电厂和老宿舍楼,赋予了老建筑新的生命力。例如:拾间宿的设计改造为原有的旧厂房宿舍楼,它运用一个全新的外置钢结构框架作为整体建筑的基础结构,为原来的旧建筑提供新的立面、并为新的屋顶阁楼以及增加的交通后勤空间提供结构支撑。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基本形态和体量,全新的玻璃外立面重塑了建筑的整体形象,也将原本属于半室外的走廊空间变成了室内房间的一部分,丰富了空间的内外关系,使室内空间的景观和采光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在民宿小镇,人与自然可以很轻松的共处,提供了一种地域化、悠闲而平静的居住方式。

2上犹民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交通不便利

上犹县的景点较分散,没有公共交通,游客需要自驾自行前往,这就大大降低了各景点间出行的可能性。可考虑在景点与民宿小镇之间增设接驳车,增加游客的便利性,带动其他游玩项目的发展。

2.2 民宿服务相对单一

目前民宿提供给的服务较单一,除了住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特色服务。游客体验单一。民宿可考虑设置游客中心,提供周围景点游玩咨询服务,根据游客游玩天数,设计游玩路线等,提供各景点的宣传资料和联系方式,比如结合周边五指峰、漂流、骑车、帆船、垂钓等项目,提供预定和接送服务,帮助周边项目发展的同时,还能增加民宿的亲切感,增加人文体验。民宿的餐饮也较同质化,大都以全鱼宴和炒菜为主,选择性较少。可考虑增加餐饮种类,兼顾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比如早餐、茶饮店、咖啡厅、酒吧等等。上犹附近有园村茶园,可以参考喜茶深圳LAB 旗舰店,营造沉浸式的互动消费体验。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将旧建筑赋予新的活力,使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别样意趣。增加茶饮周边体验,如奶茶调制、甜品制作、烘培等等,在普及茶文化的同时,还兼顾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审美的精神需求。

2.3 本地特色开发不够

上犹县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开发更多本土特色的主题民宿,比如以阳明湖为特色的山水禅意主题民宿;有上犹江电厂遗址,可以做复古主题民宿;有树木园、茶园,可开发以园林为主题的民宿,周边还有油画艺术村,有历史名人王阳明、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可以结合做文创产品,加入民宿的设计元素,成为民宿的亮点,加深游客对本土特色印象的同时,宣扬了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

3 民宿设计的要点及流行趋势

这些年民宿热一直在持续,不少民宿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甚至成为旅游地的地标,民宿的设计逻辑与普通私宅的设计逻辑完全不一样,想做好民宿设计,要抓住几个核心要点。

3.1 深挖本土元素

民宿设计首先要从根本开始挖掘,深入了解民宿的功能需求,民宿不仅仅使一个建筑,一个空间,而更多承载的是地域文化,人文情怀的传递。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不满足常规标准的酒店客房体验,希望得到更多的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人情味的空间体验,民宿周边自然环境、生活体验、历史文化、民宿内部空间的设计风格,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些也都是区别于传统酒店的独到之处,也是民宿更加吸引人向往的因素。

3.2生活方式设计

旅行者对民宿的功能需求是得到身心的放松,能够逃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所以民宿的设计除了对房子的改造以外,更重要的是设计出区别于城市的生活形态,是对生活方式做全方位的设计,需要从建筑外观、周边景观环境以及空间生活氛围三大方面做全盘系统的考虑和设计,对民宿经营者的个人情怀和素质要求较高,民宿的经营者必须的是爱生活、懂生活的人,这需要设计师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客户对民宿产生正确的认知。

3.3 公共空间设计

民宿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客房,更重要的需要满足旅行者的社交需求,这是旅行者选择民宿入住的核心需求。这类群体的需求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聚会聚餐玩闹的空间场所,回房睡觉只是占他们极少部分的时间,民宿能够给他们带来家一般温暖自由的交往空间,所以设计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公共区域设计中要单点突破,营造民宿自身的特色和亮点,比如重点打造开放式餐厨空间,或者书吧、桌游空间等等。

3.4 民宿设计流行趋势

与自然的亲近和开放舒适的社交空间依然是现今民宿设计追求的重点。在建筑设计上减少内外空间的分割感,模糊私密与开放的界限,制造丰富的心灵体验感。最大化的将自然引入室内空间,开放舒适的空间布局,可以帮助心理上得到更好的放松,消除紧张感。多功能的娱乐空间,比如游戏、观影、唱歌等集体活动,或者书吧、酒吧、休息区等较私密的空间设计,可增加民宿多元化的社交体验。在风格设计上,更趋向于多样化,民宿的设计具有不可复制性,其核心重点在于不同的体验感,所以民宿的主题将更加纵深挖掘本土特色,植入经营者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品味,形成民宿的亮点。此外,还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细分出更为精准的主题,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如:宠物主题民宿、禅修主题民宿等。现代科技的运用也同样可以带来新鲜的体验感,提高民宿的附加值,如:人脸识别技术用于消费、开锁等过程,既可丰富旅行者体验,又可节省人力成本。借助大数据,对民宿用户精准画像,推送需求个性更能匹配的消费产品。推行“民宿+”的理念,將民宿周边景点和游玩项目充分共享与链接,盘活整个产业集群,如:民宿创意、民宿拍摄、民宿培训、民宿养老、民宿医疗等。

结束语:

民宿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类型,不同的空间体验和人文体验是其设计的核心,民宿的发展应注重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深挖本地特色文化,打造不同主题,给旅行者带来多元化的体验,注重推行“民宿+”理念,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勇,唐海燕. 2019~2020年中国民宿发展的新趋势、关注焦点与系统创新 [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张苗荧. 多视野下民宿发展问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