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CT 征象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1-11-08 04:13崔志勇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刺征象腺癌

崔志勇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许昌 461000)

肺癌患者表现反复刺激性干咳、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还可转移至胸膜腔、骨头、颅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给社会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本院收治的肺癌常见类型为肺腺癌,研究肺早期磨玻璃结节性肺腺癌的CT 形态特征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诊断该类型的肺癌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 年5 月至2019 年7 月于本院进行CT 检查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按照病例分型,将患者分为3 组:浸润前病变(A 组)、微浸润腺癌(B 组)、浸润性腺癌(C 组)。其中A 组24例,B 组21 例,C 组27 例。A 组男性17 例,女性7例,平均(46.5±8.9)岁;B 组男性13 例,女性8 例,平均(48.9±9.7)岁;C 组男性17 例,女性10 例,平均(49.2±10.3)岁。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 检查,先进行CT平扫,平扫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全部,囊括胸壁、腋窝。常规扫描参数如下:准直0.625mm×64,螺距1.08 kv,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高分辨靶扫描中,扫描范围选择包括病灶处的肺叶,如病灶靠近邻近胸膜,扫描范围还需包括该处胸膜。

1.3 图像分析:将所有成像导入GE 后台工作站进行分析、测量,分别由一名工龄至少为3 年的影像医师进行阅片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平均CT 值、病灶体积、最大直径)及定性指标,即评估密度均匀度、边缘等与成像有关的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建立多元无序Logistic 模型,探讨病理类型与CT 定性指标的风险度;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CT 定性指标评估:三组CT 成像的密度均匀度比较,A 组、B 组密度较为均匀,均优于C 组(P<0.05);C 组界面与其他两组比较,较为清晰(P<0.05);A 组、B 组的边缘以分叶为主,而C 组以毛刺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间的边缘特点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CT 定性指标评估

2.2 CT 征象与患者病理特点的分析:评估中通过建立无序分类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上述CT 征象与肺腺癌病理方面的关系,即C 类型患者的密度均匀、瘤肺边界清晰、边缘毛刺分别是A、B 两种类型的1.232 倍、3.774 倍、17.857,详见表2。

表2 建立无序分类回归模型

2.3 三组的CT 定量指标评估:A 组患者的CT 参数中平均CT 值高于B、C 两组,且B 组高于C 组(P<0.05);病灶体积比较,A 组最低,其次为B 组,C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直径比较,A 组的最大直径最低,B 组其次,C 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的CT 定量指标评估 (±s)

表3 三组的CT 定量指标评估 (±s)

组别 平均CT 值(HU) 病灶体积(mm3) 最大直径(cm)A 组 -568.94±135.41 316.52±32.94 9.86±2.75 B 组 -553.06±128.37 342.93±34.45 13.98±3.36 C 组 -318.45±150.62 1158.63±98.47 18.61±3.14 F 值 69.637 84.521 26.315 P 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磨玻璃密度结节是肺部一种非特异性征象,如肺部合并肿瘤、出血及炎症病变时可能发生检测出来,且在早期肺癌的CT 图像常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随着研究的深入[2],人们发现不同病理类型的肺腺癌CT 征象表现有一定差异,尽管几种病理亚型的CT 征象之间互有重叠,但有关病灶在CT 上的密度均匀、瘤肺边界清晰、边缘毛刺上仍有一定差别。在本研究中,C 组的CT 征象上以边缘毛刺、边界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为主要表现,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磨玻璃密度对于浸润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浸润越深,磨玻璃密度结节越高,表现肿瘤性肺腔内脱落细胞聚集增加,局部空气含量减少[3-4]。另外,在本研究中C 组的瘤肺边界清晰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病灶内部浸润成分增加,并迅速推压邻近肺部组织而形成假薄膜,A、B 两组由于浸润成分相对较小,瘤组织排列稀松,其瘤肺界面相对模糊,也可能与巨噬细胞充填肺泡腔内、病灶内部形成非浸润性瘢痕组织等,均可能导致瘤肺边界模糊,多重影响因素下,C 组的边缘多呈毛刺状,而非分叶状[5-6]。考虑到计数资料可能缺乏客观性,本研究同时分析CT 征象中的定量资料,即各种CT 参数进行评估,随着浸润程度的增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平均CT 值(绝对值)则减小。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的病理分型为2015 版WHO 提出的指南,在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 表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后续的病理分类中,可参考CT 参数。但该项研究样本较小,可能存在地域差异,相关结论还需继续论证。

猜你喜欢
毛刺征象腺癌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为什么去毛刺必不可少?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