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优势分析

2021-11-08 04:13史玲玲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窗口期准确性核酸

史玲玲 董 林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传染病,目前并无确切有效的根治方案,患者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病毒侵袭T 淋巴细胞,造成细胞免疫损伤,免疫系统破坏后可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及各类恶性肿瘤,尽早诊断疾病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早期进行疾病干预,控制二次传播。临床艾滋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1],确定患者发生了HIV 感染的实验室判断依据为血清存在HIV 抗体,筛查阳性者经过确证试验后方可下达临床阳性报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随访等工作。抗体出现表明患者一定存在HIV 感染,但艾滋病患者HIV 抗体形成需要时间,抗体检测可出现漏诊;HIV 病毒的RNA 较抗体先出现,此时可应用PCR-荧光法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以判断是否发生了HIV 感染,降低窗口期的漏诊率,但核酸检测推广难度较大,现以100 例艾滋病确诊患者为实验对象,进行以上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已经确诊为HIV 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研究方式进行临床资料整合与分析,其中72 例患者为初次抗体阳性但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试验)不确定,后经二次随访、艾滋病生物样本库确诊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判断为艾滋病早期感染者,取其首次血样为实验进行对象;通过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获得28 例艾滋病感染中晚期患者血样,且CD4+淋巴细胞计数<50 个/mL[2],此28 例患者均有艾滋病中晚期相关症状。100 例患者中男性70 例,女性30 例;年龄19~66 岁,平均(46.45±6.35)岁。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血样进行筛查试验、确证试验、CD4+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核酸检测。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选择第四代HIV ELISA 试剂,快速诊断试剂则为雅培HIV 硒标试剂;确证试验为免疫印迹试验;流式细胞仪及相关试剂完成CD4+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核酸检测应用核酸序列扩增试验技术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及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准确性,并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诊断准确性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对于不同时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准确性的比较:核酸检测对早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为97.22%,显著高于抗体检测诊断准确性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抗体检测诊断准确性92.86%,核酸检测诊断准确性为82.14%,两者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对于不同时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准确性比较

2.2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在艾滋病诊断中核酸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高于抗体检测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论

机体在感染HIV 后发生的疾病为艾滋病,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自身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各类并发症。HIV 为逆转录病毒,并具有携带RNA形式遗传信息,人类在感染此病毒后,病毒RNA 基因组通过病毒编码产生DNA 并与宿主的细胞DNA 进行整合,从而病毒可长时间潜伏于人体并不产生症状,部分患者在10 年内逐渐发展为艾滋病患者[3],而艾滋病患者尽早的接受抗病毒治疗对于其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及HIV 水平的控制均有积极意义,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HIV 病毒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接受针对性干预治疗的前提。无症状期间HIV 的感染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检测,我国HIV 检测流程基本分为筛查阶段及复检确证阶段,筛查阳性的病例中存在假阳性情况,保证复检准确性是临床有序干预艾滋病患者的证据。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均属于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的初筛阳性样本补充试验内容,可规范并未规定具体哪一种检测手段为补充试验方法,合理应用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对HIV 感染确诊有重要意义。

酶联免疫试验联合检测是抗体检测方法中的一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此种检测方法发展到第四代,血清转换窗口期较第三代酶联免疫试验缩短4~8d[4],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性、准确性及特异性;HIV 抗体形成后会一直存在,且随疾病进展艾滋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HIV 病毒“复苏”大量复制,病毒载量持续增加,抗体检测特异性、灵敏性更高,因此临床将抗体检测作为实验室诊断HIV 感染的金标准,但是有研究表明HIV 感染窗口期或急性感染者抗体检测(特别是免疫印迹法)有概率出现阴性或不确定[5],潜在感染者得不到及时诊断,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核酸检测包括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HIV 感染诊断通常为定性检测,患者在HIV 感染后7~10d 血清中即可出现HIV RNA,核酸检测对于该标志物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核酸检测对于急性期或窗口期HIV 感染均可诊断,有效降低此时期病毒造成的风险。有学者认为对于免疫印迹法不确定患者及初步筛查阴性者采用核算定量检测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及灵敏性,建议首次免疫印迹法检测不确定及阴性者立即实施核酸检测,缩短疾病确诊时间,利于窗口期、急性期患者的早期诊断[6]。但是部分血清转化前期或者发生高危行为的感染者预防性应用了抗病毒药物后,即使存在感染但病毒复制遭到抑制,窗口期延后,核酸检测不能检出[7];艾滋病中晚期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病毒复制受限,病毒载量即核算反而降低,故存在一定的漏诊。核酸定性检测有其局限性,即使单次检测结果为阴性亦只能表明本次结果为阴性,并不代表患者并未发生HIV 感染,检测阳性则可作为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此外,核酸检测操作复杂、成本高,乡镇等地区无法普及。病毒RNA 较抗体出现时间早1 至2 周[8],核酸检测能为患者是否发生HIV 感染提供最早期的辅助判断意见;随后病毒RNA 片段大量复制,人体机能做出相应反应,病毒载量逐渐降低,出现抗原甚至抗体,抗体形成后应用抗体检测法对疾病检测准确率更高,因此为了保证检测准确率应针对患者HIV 感染时间灵活应用检测方式。本研究中早期艾滋病患者的核酸检测准确率高于抗体检测,证明了核酸检测在HIV 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优势;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抗体检测准确性高于核酸检测,但尚未构成统计学意义,笔者分析一方面与样本量有关,一方面为部分晚期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几乎完全沦陷,抗体难以表达,故干扰了抗体检测结果。就诊断效能分析,相对而言抗体检测诊断特异性较差,假阳性诊断概率较高,核酸检测略显优势。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的HIV 检测应根据疾病进程选择检测方法,核酸检测适用于早期艾滋病患者、抗体检测则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两者相互配合能降低漏诊、误诊概率,保证诊断准确性、特异性。

猜你喜欢
窗口期准确性核酸
胜伊朗,中国男篮晋级世界杯
CT及超声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诊治价值及准确性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
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