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与瞬时弹性成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诊断评估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2021-11-08 04:13雷莉莎席云祝通讯作者颜灿群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纤维化效能评估

雷莉莎 席云祝(通讯作者) 颜灿群 罗 婧 谭 伟

(1.南华大学衡阳区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湖南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南衡阳 42100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1]。评价NAFLD 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不仅可以对患者病症的不同程度给予判断,同时对治疗时机的评估也极为重要[2]。作为肝纤维化诊断金标准的肝活检,由于有创治疗的并发症较多、价格昂贵、取样误差等因素,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研究一直致力于无创肝纤维化诊疗的新手段[3]。其中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S)和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均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有良好的效能[4-5]。本文即对比观察了两种诊断方法对NAFLD 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效果及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年5 月体检的241 例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前均给予CT、生化、彩超检查,符合NAFLD 诊断标准[6],排除合并药物性、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中合并肝纤维化患者136 例为观察组,其他105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脏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符合NAFLD 合并肝纤维化诊断标准[7]。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两组均给予RTE 检查及FS 检查。检查仪器选用GE 彩超仪。其中RTE 探头型号EUP-L52,频率3~7MHZ。受检者取平卧位,抬举右臂将手放到耳旁,将探头对右肝前叶进行观察。确定切面后标记并开始弹性成像,自右侧的肝包膜下肝实质处确定取样框,避开大管道及肋骨阴影,弥散定量的ROI 范围在2.5cm×2.5cm。屏息5s 至应变曲线的波形连续且稳定后,冻结图像。选取稳定的波形中波谷成像,利用RTE 分析软件计算变量,计算纤维化指数(LFI)。连续读取5 次,取平均值。FS检查仪器选用海斯凯尔Fibrotouch 系统,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体位同RTE 检查。换能器探头垂直于皮肤,扫查标记处,标记处图像采集时按住按钮,软件提示是否成功采集到测定图像。软件记录肝硬度值(LSM),每位受检者检测10 次取中位数。

1.2.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平衡膳食、脂肪摄入控制等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服用剂量0.5mg/d,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LFI 值及LSM 值水平及与两指标联合ROC曲线下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别。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LFI 值、LSM 值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且曲线下面积AUC≥0.7 表示较高的诊断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IBM 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观察组在ALT、AST、TC、TG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s)

组别 性别(男/女) 年龄 BMI(Kg/m2) ALT(U/L)观察组 96/40 41.28±5.11 23.16±3.01 97.68±18.65对照组 77/28 41.05±5.07 22.85±2.94 39.51±8.75统计量 0.428 0.351 0.284 42.856 P 值 >0.05 >0.05 >0.05 <0.05 AST(U/L)113.52±14.55 50.28±7.25 56.952<0.05 TC(mmol/L) TG(mmol/L)6.05±1.35 3.14±1.78 3.48±0.64 1.52±1.01 78.245 49.521<0.05 <0.05

2.2 诊断效能:治疗前观察组LFI 值平均为3.82±1.42,高于对照组2.7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M 值平均为19.52±2.98,高于对照组5.5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I 值、LSM 值及其联合诊断的ROC 曲线参数面积均高于0.7,说明两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果(P<0.05),详见表2。

表2 LFI 值、LSM 值及其联合诊断的ROC 曲线参数比较

2.3 预后评估:观察组给予连续6 个月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后,二次给予生化及RTE 及FS 检测,实验室指标及LFI、LSM 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E 及FS 检测对患者治疗预后无创检测有显著的评估能力,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LFI、LSM 值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LFI、LSM 值比较 (±s)

组别 ALT(U/L) AST(U/L) TC(mmol/L) TG(mmol/L)观察组 97.68±18.65 113.52±14.55 6.05±1.35 3.14±1.78对照组 45.57±11.32 60.53±10.24 3.85±0.92 1.47±1.65统计量 51.354 49.257 61.354 39.554 P 值 <0.05 <0.05 <0.05 <0.05 LFI 值3.82±1.42 2.93±0.85 34.685<0.05 LSM 值19.52±2.98 10.35±1.96 52.248<0.05

3 讨论

NAFLD 患者肝纤维化进程是病情进展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未对患者肝纤维化进程进行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患者病情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肝功能的一系列失代偿改变,从而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8]。活检病理穿刺除了创伤带来的较多并发症外,可能由于穿刺部位或样本比例等特殊原因,导致检查的结果偏差,因此临床对无创、全面诊疗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血清检测指标种类目前较多,如III 型前胶原、IV 型胶原等,但目前尚未确定单一血清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有敏感性准确性检测效能[9]。影像学检查中CT 检查对肝脏形态、密度、包膜情况等检查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于早期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的肝纤维化诊断有些乏力。近些年来随着弹性剪切力成像在MRI 中的应用,其对肝纤维化的进程评估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成效。其能够运用机械波的定量测定,对纤维化程度直观全面的进行反馈。但是这项技术费用极为昂贵,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应用较少,对患者的经济负担过重,可重复性差,对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也带来的一定的影响[10]。

本文结果显示,与未合并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比较,FS 检测LSM 值显著增高,且其ROC 曲线下面积>0.7。表明FS 检测对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极高。同时对抗肝硬化治疗后患者重复性操作,相应LSM 值有显著性改善,表明其对患者治疗预后评估效能也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有报道表明FS 检测在肝纤维化检测中还可以及早发现门静脉高压的特性。但是FS 检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仍为一维成像,因此容易受到肝内大血管的干扰,另外腹水、肝外胆汁淤积、肝炎活动期、进食异常等都可能影响其判断的准确性,因此对其取样范围和结果带来一定潜在影响。

RTE 技术通过将超声成像和数字信号、图像处理结合技术,其最大特点为成像二维图像且实时显示。加压时可与周围组织弹性进行比较形成压力差异图像,并通过组织弥散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各种变量,计算出追踪的LFI 值,对肝纤维化程度定量评估。由于其实时成像的特点,操作时可直观调整定位,使取样更为精准,且不受肋间隙狭窄的影响,因此适用范围更广。其动态数据记算系统能够排除不同医师压迫力量大小、频率的差异,准确性得到一定的提升。本文结果显示RTE 检测LFI 值和FS 检测对患者诊断效能均较高。表明RTE 检测对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也非常高。同样对抗肝硬化治疗后患者重复性操作,相应LFI 值也有显著性改善,这表明其对患者治疗预后评估效能也有极高的价值。同样,值得注意的是RTE 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其探查深度一般不超过5cm,因此无法对位置较深的肝组织进行彻查,且对肥胖患者有一定的限制。本文结果显示,对NAFLD 患者联合使用FS 和RTE 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FS 和RTE 对NAFLD 患者肝纤维化进程的诊断效果均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准确的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强,可作为患者抗纤维化治疗预后评估的无创检测手段。二者结合应用,能够减少更多干扰因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纤维化效能评估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