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FOV 扫描模式的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小结节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08 04:13谷一冰钱伟军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进针胸膜结节

谷一冰 钱伟军 张 雨

(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开封 475000)

肺部病变组织诊断通常有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等诊断方式,穿刺活检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病理诊断方式,但该种诊断方式风险性较大,患者可能出现肺出血、肺气肿、气胸等并发症[1];且肺小结节穿刺取标本难度较大,因此出血概率更高。CT分辨率较高,可对肺小结节周围血管、病变部位做出较为清晰的展示,因此经CT 引导的穿刺活检对患者损伤率更低[2]。小扫描视野(FOV)扫描模式可显示病变部位更多细节,理论上对于进针穿刺及避开血管神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探究基于小FOV 扫描模式的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小结节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 月至2020年6 月本院收治肺小结节患者450 例的临床资料,按扫描视野不同分为小FOV 组(n=230)及正常FOV 组(n=220)。纳入标准:①肺小结节≤20mm;②患者均行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③年龄为45~65 岁;④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心、肺、肾功能不全;④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其中小FOV 组患者男128 例,女102 例;年龄34~63 岁,平均年龄(48.63±3.24)岁;结节大小为6~18mm,平均大小(12.36±0.63)mm。正常FOV 组男117 例,女103 例;年龄为32~65 岁,平均年龄(48.86±3.14)岁;结节大小7~19mm,平均大小(12.73±0.54)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术前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保证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可进行手术。使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定位,在定位处放置金属标记物,使用GE 64排螺旋CT 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设置为自动毫安(50~200 mA),噪声指数11。常规FOV 组对肺全部进行扫描,FOV 设置为25cm 左右;小FOV 组以定位穿刺部位为中心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根据成像确定穿刺部位、深度、进针角度;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按确定路径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再次行CT 扫描,确认是否达到既定位置;达到既定位置后再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胸膜麻醉,采用步进式进针法配合CT 扫描对活检针位置进行确认;若穿刺过程中遭遇血管,可轻挑针尾绕过血管后继续进针。到达病灶部位后取病灶部位组织,采用4%甲醛进行标本固定送至病理科。手术完成后再次对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若发生严重的出血现象,则直接送至急诊科。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情况(进针调整次数、沿针道至胸膜距离、总体穿刺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同一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常规FOV 组患者一共220 例患者,确诊恶性肿瘤患者204 例,良性肿瘤患者16 例;恶性肿瘤中腺癌142 例,鳞癌16 例,转移癌41 例,错构瘤5 例,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2.73%;小FOV 组一共230 例患者,确诊恶性肿瘤患者208 例,良性肿瘤患者22 例;恶性肿瘤中腺癌151 例,鳞癌10 例,转移癌40 例,错构瘤7 例,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0.43%。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检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进针调整次数与总体穿刺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FOV 组沿针道至胸膜距离显著小于常规FOV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检查情况比较 (±s)

总体穿刺时间(min)小FOV 组 230 3.37±1.51 11.58±3.24 23.42±2.51常规FOV 组 220 3.26±1.48 14.35±5.35 23.87±2.84 t 值 0.780 6.670 1.783 P 值 0.436 <0.001 0.075组别 n 进针调整次数 沿针道至胸膜距离(mm)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肺气肿、气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FOV组肺出血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FO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肺部小病灶检出率逐渐增高,肺部小结节检出对肺部病变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穿刺活检难度较大,在活检过程中常需CT扫面进行引导进针,而经CT 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已被临床证实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3-4]。

在肺结节穿刺中,肺小结节由于体积较小,因此进行穿刺活检较为困难,在穿刺过程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肺出血、气胸等[5-6]。且与肺大结节相比,肺小结节周围血管、支气管均较小,受到损伤风险更大,若两者穿刺均使用同款穿刺针,则肺小结节发生刺破血管、支气管概率更大,更易发生出血、咯血等并发症,如若处理不当还可危及生命[7]。较传统穿刺活检而言,经CT 透视进行穿刺活检可使操作者视野更为清晰,对病灶反应更为直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常规FOV 的CT 扫描虽有较好辅助效果,但较大结节而言,对于小结节的细节显示仍不够清晰[8],在本研究中,常规FOV 组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2.73%,小FOV 组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0.43%,两者诊断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常规FOV 扫描与小FOV 扫描均有较好诊断效果。两组患者进针调整次数与总体穿刺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小FOV 组沿针道至胸膜距离显著小于常规FOV 组,提示在检查过程中小FOV 组仅在沿针道至胸膜距离处与常规FOV 组有差异。有研究显示,穿刺过程中肺出血概率与沿针道至胸膜距离有关,且结节越小,沿针道至胸膜距离越大,出血几率越高;而本研究中小FOV 组沿针道至胸膜距离较小,探究其原因为小FOV 视野较为清晰,可对结节周围小血管、支气管进行清晰显示,在进针时有良好指导作用。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肺气肿、气胸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小FOV 组肺出血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FOV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小FOV 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小FOV 扫描模式的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小结节患者有较好诊断效果,且可显著减少病变沿针道至胸膜距离,降低肺出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进针胸膜结节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