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11-08 21:14王志辉任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脑卒中

王志辉 任艳

摘  要:目的  探究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对脑卒中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试验患者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模式)与康复组(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并发率等。结果  康复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生活量表(Barthe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泌尿感染并发率、肺部感染并发率、肩手综合征并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不仅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还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率。

关键词:脑卒中;分级康复模式;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15-02

脑卒中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高发性疾病,具有发病急、危害大、治愈难等特点,对脑卒中的治疗一直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1]。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不仅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采用良好的临床干预方式,以便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目前,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功能训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本次研究根据吉林省前卫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数据,对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说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试验患者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3.7±3.2)岁;发作时间1~5 d,平均(3.2±1.1)d;其中37例脑缺血,23例脑出血。康复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1.3±2.9)岁;发作时间1~4 d,平均(2.9±1.0)d;其中35例脑缺血,25例脑出血。比较其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吉林省前卫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晓试验内容;②经脑CT诊断已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患者无既往病史;④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价,分数超过20分。

排除标准:①蛛网膜下出血或暂时性脑缺血;②存在认知障碍;③伴有肝肾等重大疾病;④伴有失语症。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包括:病情记录,按时给药,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功能恢复等。

康复组采用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恢复情况大体可将患者的康复期分为三级。

第一级,患者脑卒中急救后48 h内进行第一级康复干预,主要包括按时给药,并发症观察和干预肢体被动训练、辅助运动、生活辅助等。这一阶段的康复干预诉求为帮助患者进行初步的行为及意识恢复,防止肌肉僵化,保证患者意识清醒。这一阶段患者行为能力明显受限,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这一阶段可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和按摩治疗,这一阶段的持续期以半个月为佳。

第二级,患者脑卒中急救后、病情稳定5 d后为第二康复阶段,这一段阶段患者已经具备初步行为能力,而且神志也较为清醒,该阶段的康复目标在于帮助患者恢复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观察、预防和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案,以药物治疗为首选。这一阶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认知能力,制定循序渐进的日常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完成和恢复日常行为能力,如吃饭、穿衣等。为患者制定健康、科学的饮食计划,避免辛辣食物,少盐、少糖、少油、少脂肪,增加纤维类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营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这一阶段的持续期以1个月为佳。

第三级,患者疾病康复阶段,运动是该阶段的学习重点,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从坐姿逐渐过渡到站姿,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安排行走训练、爬楼训练。同时帮助患者进行生活训练,使其能够生活自理。共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康复前、康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泌尿感染、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等。

神经功能评价方式: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价,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生活能力评价方式:使用生活量表(Barthel)评价,内容包括:穿衣、上下楼、大小便、下床活动、吃饭等,总分共计60分,轻度功能障碍40~60分,中度功能障碍20~39分,重度功能障碍1~19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

康复前,两组患者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

康复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康复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康复组泌尿感染并发率、肺部感染并发率、肩手综合征并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性疾病,无论是我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高发性疾病,对病患行为、生活甚至是神智都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2]。急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比较严重的一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危害大等特点,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病患的10%~30%[3]。因为脑卒中后病患脑部持续的血小板功能性异常会导致脑血管和脑神经系统的持续不良状态,造成神经功能恶化。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救治非常重要。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康复干预与治疗同等重要,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期[4]。不同阶段分级康复模式就是根据脑卒中患者急救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期,并根据患者不同恢复期的不同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护理和治疗对策。康复分级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病情一旦出现波动,则会将当前康复等级转变成上一级康复模式,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康复干预,不仅更加灵活、专业,而且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减少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

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前,两组患者CSS评分、Barthe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泌尿感染并发率、肺部感染并发率、肩手综合征并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级康复模式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各个阶段的不同康复需求,并且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不仅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善,还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率。

参考文献

[1]裘巧丽.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8(4):170-171.

[2]毛媛,朱芸,张天照.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22(5):229-231.

[3]潘金梦.阶梯式评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53-154.

[4]沈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家庭保健,2019,12(18):199-201.

[5]余貴兰.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91-92.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脑卒中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