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08 21:58高晨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计划性高浓度导管

高晨

摘  要: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134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2)及未发生组(n=122)。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穿刺点出血、导管留置时间、机械性静脉炎及注射药物种类,分析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例(8.96%);发生组患者肘窝下置管占比、导管留置时间、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是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0,P<0.05)。结论  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主要与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注射药物种类相关,应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降低非计划性拔管风险。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080-02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是适用于肠外营养、化疗及反复输血患者的静脉输液通路,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血管刺激的作用[1]。但在临床PICC置管中,部分患者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导管堵塞、感染或脱管的情况,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2]。因此,对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就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医院134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中男72例,女62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57.68±4.49)岁;置管原因:肿瘤化疗53例,长期输液16例,肠外营养38例,反复输血19例,其他8例。根据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将134例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PICC置管适应证;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在外院留置PICC;②存在认知障碍或不配合置管;③穿刺部位严重感染;④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按照操作流程进行PICC置管,并进行日常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最长12个月,记录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穿刺部位(肘窝上、肘窝下)、穿刺点出血(有、无)、导管留置时间(时间≥3个月,或<3个月)、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局部红肿、热痛)及注射药物种类(普通、高浓度高营养)。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統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ICC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比较

134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例(8.96%),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2例(91.04%)。

2.2  一般资料比较

发生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占比、机械性静脉炎占比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肘窝下置管占比、导管留置时间、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PICC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将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注射药物种类作为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是PICC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OR>1.00,P<0.05)。见表3。

3  讨论

PICC通常可留置6~12个月,不仅为患者提供便利,同时也可减少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方便安全的给药途径[3]。多种因素可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给患者治疗造成影响,并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134例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达8.96%,说明PICC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孙迪等[4]研究中,235例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21例,发生率达8.94%,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中,发生组患者肘窝下置管占比、导管留置时间、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注射高浓度营养药物是PICC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①肘窝上置管一般在B超引导下进行,使用型号较小的穿刺针;而肘窝下置管通常根据操作者经验进行穿刺,需要使用型号较大的穿刺针,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穿刺部位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大,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尽量避免肘窝下。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通常对导管进行越多的操作,以至于病原微生物更容易在导管上附着并繁殖,增加了导管感染的风险,加上长时间留置可增加导管尖端损伤血管内膜的风险,引起微血栓形成,阻塞导管[6]。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需要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每日评估,考虑及时更换导管。③注射血制品、脂肪乳或甘露醇等高浓度高营养药物,容易发生药物沉淀,引起脂质等大分子沉积,造成导管堵塞。因此,进行高浓度高营养药物输注时,护理人员应控制输注速度,并合理安排药物输注顺序。

综上所述,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主要与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注射药物种类相关,应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降低非计划性拔管风险。

参考文献

[1]卢晓婷,高润芳,张亚芬.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3-16.

[2]张彬.妇科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5):849-851.

[3]陈娟婷.PICC置管在食道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26-128.

[4]孙迪,王俐稔,曹艳佩.PICC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35-136.

[5]余莉婷.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并相应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35-137.

[6]包逸,沈莉莉,陈乐英,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杂志,2018,33(12):15-16,22.

猜你喜欢
计划性高浓度导管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高浓度农药废水的治理方法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导管人生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