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1-11-08 22:40张海利唐洪涛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对性护理针灸

张海利 唐洪涛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临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市中医院接诊的96例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症候表现、心态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表示对此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疗效;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131-03

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又称作贝耳麻痹、面神经麻痹等,早期患者无明显征兆,患病后往往数小时达到高峰,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闭眼困难、无法进行皱眉等动作,中医将其划归入“口耳喎斜”“口僻”等范围,认为与气血亏虚、经络阻塞、外感风邪等相关[1]。目前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多采取西药方式,效果不理想,而中医针灸能够达到舒经通络、理气正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2]。针灸治疗期间需配合护理干预工作,从而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增进护患关系。本文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简述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市中医院接诊的96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8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为24~88岁,平均年龄为(49.15±1.14)岁。观察组患者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为25~87岁,平均年龄为(49.16±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生物电刺激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②同意配合并积极参与该研究活动。

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②对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选择穴位应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加之手足少阴经辅助,并以近取穴位为主,循经络选取为辅。其中主穴可选择地仓、颊车、合谷,辅穴则可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进行挑选,包括头维、风池、阳白、迎香、翳风、人中等。针灸操作时需逐穴施针,并结合具体病情选择艾灸、电针等辅助治疗。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配合面部电磁照射治疗,照射深度需控制在30~40 cm。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处理等。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首先,需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因面瘫通常发病较急,且对患者生活影响明显,因此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详细介绍面瘫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帮助其快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其次,在针灸过程中还需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具有不适感、饥饿感等,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提供相应的皮肤保护措施。再次,针对眼部闭合不完全者,需为其提供眼罩进行防护,并叮嘱其定时使用具有润滑和抗炎作用的眼膏进行保护,且在每天晚睡前必须使用。最后,针对口腔闭合不完全者,为防止流涎问题需准备充足的纸巾,晚睡时可头部偏向一侧,并放置毛巾盛接。每次进餐后需用干净的牙刷清洁口腔,并为其提供口香糖进行咀嚼,以提升咀嚼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临床护理效果,分为康复(面部恢复正常,可正常闭眼、皱眉等动作)、改善(面部活动相较治疗前改善,可小幅度进行闭眼等动作)、不佳(面部活动相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仍难以活动)三个等级。总有效率=(康复+改善)例数/总例数×100%。通过自制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口眼歪斜、面部麻木、口眼联动。症状评分以10分计,分数与症状程度呈负相关。通过SAS量表、SDS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进行评估,量表总分均设定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不良心态情况越严重,反之越轻。调查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以问卷形式,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0分)、尚可(60~80分)、不佳(<60分)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尚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5.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观察对比

观察组臨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证候改善对比

未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证候评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态评估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

观察组患者表示對此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面瘫属于人体颜面部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病变,其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缺血性病变、自身免疫障碍、血管肌肉痉挛等引发的面部肌肉群功能失调症状,从本质角度出发则是由面部神经收缩导致的肌肉纤维功能受限症状[3-4]。该病症的发病人群不受年龄影响,但通常儿童相对较少,中老年群体则相对较多,这与人体自身新陈代谢速率、免疫功能活跃性等有着密切关联。面瘫会直接导致人体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形成口歪眼斜的症状,使得表情功能、咀嚼功能、眨眼功能等均受到明显影响,使患者进餐、休息等均出现障碍。另外,面瘫也会使患者面部五官位置发生小幅度偏移,进而导致外观美型度异常,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构成影响。我国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外界风、寒、湿邪之气进入面部经络,继而导致经络内气机流转受阻,使面部处于瘫痪状态。而大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面瘫的患者均是由睡眠过程中长时间受风吹、寒气等影响所致,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5]。针灸作为我国中医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其优势即在于可有效促进皮下血运的重建,加快局部血液流动速度,并对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使局部组织恢复原有的功能,因此可用于临床治疗面瘫的过程[6]。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临床近几年常用护理措施之一,其由美国护理协会于1980年首次提出,倍受医患认可[7]。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的患者,通过提供眼罩等方式护理提高患者舒适性;针对口腔无法完全闭合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避免针灸治疗期间出现流涎等问题,同时指导患者做好口腔锻炼工作,促进预后恢复[7]。

总而言之,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杰,蒋啸,郭新荣,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788-792.

[2]徐杨.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52.

[3]靳丹丹,叶静,郭梦,等.针灸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20,40(6):664-668.

[4]马宁,董宝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65-168.

[5]高雅婷,吴霞,黎萍.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275-276.

[6]杨引弟.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方法与临床效果[J].光明中医,2020,35(4):573-576.

[7]梁璐,黄春柳,周映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对策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9(1):136-138.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对性护理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