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21-11-08 22:54胡扬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

胡扬

摘  要:目的  探析种植体周围炎疾病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对其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云南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种植体周围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龈沟底部标本进行采集与检测,经过培养与鉴定后,分析其病原菌种类,并通过药敏试验及资料调查分析其耐药性与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98例种植体周围炎病例中共检出106株病原菌;经过药敏试验可知,本次72株厌氧菌在青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中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到了70%以上,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38%;经过调查统计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慢性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糖尿病史以及吸烟均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厌氧菌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致病菌,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在治疗中需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而慢性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糖尿病史以及吸烟则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高危因素,可针对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病原菌;耐药性;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156-03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在临床中的不断普及,义齿种植也广泛应用到了牙列修复的临床方案中,但由于口腔健康、生活习惯以及原发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义齿种植的患者多伴有种植体周围炎的出现,从而引起红肿、溢脓、疼痛等症状,严重可导致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缺失,对其种植体的留存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在此,为了探究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控措施,本文对种植体周围炎疾病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了统计与总结,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云南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种植体周围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39.92±5.43)岁;义齿种植时间为2~13年,平均种植时间为(7.64±2.41)年。本次研究已通过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口腔X线片检查确诊;②种植体无咬合伤;③近期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采集患者的龈沟底部标本,通过细菌培养鉴定仪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将龈沟底部标本接种于琼脂平板上,置于35 ℃条件下培养,时间为18~24 h,随后对其菌落结果进行观察,包括细菌种类及数量;随后在以上培养结果中选择目标菌落,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促使纸片中所含药物在吸取琼脂中的水分并溶解后向纸片周围进行扩散,以此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并产生透明的抑菌圈。以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菌圈大小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本次试验所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莫西林、青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与四环素。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本次病例的致病菌分布情况;②分析此次厌氧菌的耐药性;③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对本次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植体材料、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发生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分布情况

本次98例种植体周围炎病例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以厌氧菌最为常见,共检出72株,占比67.92%,其次为需氧菌与有益菌,分别检出23株(21.70%)、11株(10.38%)。厌氧菌主要包括口腔链球菌(37.77%)、牙龈卟啉单胞菌(23.58%)、中间普雷沃菌(3.77%)以及具核酸杆菌(2.83%);而有益菌则主要为血链球菌(6.60%)与小韦荣氏菌(3.77%)。见表1。

2.2  厌氧菌的耐药性分析

经过药敏试验可知,本次72株厌氧菌在阿莫西林、青霉素、甲硝唑以及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中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超过70%),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38%。见表2。

2.3  单因素分析

对本次患者的性別、年龄、种植体材料、疾病史、口腔疾病、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次7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中,存在糖尿病史、慢性牙周炎病史、吸烟史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情况的患者比例明显较高,而在性别、年龄、种植体材料、饮酒等方面的患者比例则较为平均。见表3。

2.4  多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统计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慢性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糖尿病史以及吸烟均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可逆性炎症,可引起种植体周围骨丧失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是造成种植修复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2]。研究表明,口腔內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明确其致病菌分布,并给予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是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可行方案。

本研究发现,98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以厌氧菌最为常见,共检出72株(67.92%)。由此可见,厌氧菌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可采取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72株厌氧菌在阿莫西林、青霉素、甲硝唑以及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中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1.38%)。此结果也充分提示,厌氧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较差,临床可选择四环素作为该病的主要用药方案,保证其临床疗效。

此外,在该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慢性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糖尿病史以及吸烟均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高危因素。且相关研究证实,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致病菌与口腔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种类较为相似[3],由此提示,种植体周围的各类炎性细菌极可能是由牙周炎的患牙转移而来,因此,当患者存在慢性牙周炎病史时,其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风险也将大大增加,对此,临床需于种植前完善患者的牙周治疗,以预防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形成。而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疾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极易导致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且糖尿病还可增加患者易感性,从而延迟创口愈合过程[4],从而大大增加了炎症的发生概率,因此,控制血糖已成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在种植体修复中,其周围的软组织有助于义齿边缘的封闭,若其周围软组织出现退缩等情况,则极易引起微生物的渗透及繁殖,从而导致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吸烟行为与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形成通常存在密切的关联,长期吸烟的患者,其口腔健康菌群将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及趋化功能[5],大大促进了炎症的发生,因此,严格控烟也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病变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厌氧菌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致病菌,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在治疗中需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而慢性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退缩、糖尿病史以及吸烟行为则是造成种植体周围病变的高危因素,可针对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亚玲,曹直,刘军.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8):955-958.

[2]王倩,胡欢,范芹,等.种植体周围炎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084-3090.

[3]孙菲,周月华,阎晶,等.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内炎性因子与血链球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120-123.

[4]高文鼎,程志钢,蔡峰,等.口腔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2):196-198.

[5]朱永武,杨庆福,应凯,等.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变化与临床指标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332-2335.

猜你喜欢
病原菌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脑脊液培养常见细菌及耐药状况回顾性调查研究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