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1-11-08 18:50梁巧玉韩群英黄志平项云萍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梁巧玉 韩群英 黄志平 项云萍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行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儿(2019年1月-2021年6月50例)为对象行本次研究。结果:复位成功率为98%,不成功率则为2%。平均住院時间为(3.40±0.32)d,复位之后发热和腹泻症状改善时间为(2.40±0.55)d,注水量上约为850-2050mL,平均(1265.05±22.88)mL。复位花费时间在11-31分钟,平均(21.25±3.47)分。所有复位成功的患儿在术后都口服炭片,之后顺利过肛排除。两周随访未发现有患儿出现复发。结论:针对肠套叠患儿,在治疗方法上采取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有着较高的复位率, 效果确切同时足够安全,不会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辐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频彩超实时监测;温生理盐水灌肠;小儿肠套叠;不良反应;复位成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继发性肠套叠和原发性肠套叠。其中原发性肠套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一些没有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的肠管,更是该病主要发生部位[1]。由于患儿肠蠕动比较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段就会因为肠蠕动紊乱而出现肠套叠的现象,除了这种原因外,胃肠道、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肠套叠重要诱发情况,如轮状病毒感染和腺病毒感染等。整体来看小儿肠套叠发病比较快同时病情进展比较迅速,如果没有对患儿进行及时治疗干预,有着引起肠穿孔和肠坏死的风险,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2]。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上,彩超发挥着重要价值,将其运用到病情治疗中也价值显著。我院对小儿肠套叠患儿在治疗方法上实施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50例就诊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所有患儿都行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39±0.42)岁,平均发病时间(18.51±3.54)h。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经临床彩超均确诊为小儿肠套叠;患儿在临床症上符合呕吐腹胀、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中的一种;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发病时间在48h以上;类型为小肠套叠;合并有消化道穿孔或者腹膜炎;患儿哭闹严重、精神状况差对有关研究不配合。

1.2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使用到的器材有1000ml生理盐水进行输液架以及22~24号双腔气囊导管,50ml注射器、一次性冲洗管路。。

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于患儿肛门位置缓慢插入导管之后,需在导尿管气囊内注入20ml水,之后连接一次冲洗管路,冲洗管路一段需连接生理盐水瓶子内,超声监视之下将压力控制器打开,之后探头沿着生理盐水流动方向监测,生理盐水至“同心圆”位置升高压力,直至同心圆消失,对于小儿灌肠复位,灌肠液用量则为400ml~600ml之前,肠管扩张直径低于38mm,治疗时间则为30min。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彩超全程监视引导肠管缓慢注入温盐水,高频或者低频超声交替观察肠套管情况,术中需密切观察肠套叠灌肠设备压力,防止压力过高诱发消化道肠穿孔,对比接受治疗之后患儿复位成功几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发热、腹泻等症状改善时间。通过本次研究预计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可有效提升复位几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腹泻、发热症状改善时间。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高频彩超对患儿肠套叠的准确位置进行具体确定,同时在温盐水灌肠过程中,动态观察温盐水对套叠肠管的推动情况。此外对复位成功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详细观察,重点观察三种指标,即小肠进水、包块消失、回盲瓣的开放等。符合三种指标中的其中一项就可以被认为复位成功[3]。

1.4统计学意义

得出此次研究数据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利用(n,%)和()进行表示。

2结果

50例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8%,不成功率则为2%。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3.40±0.32)d,复位之后发热和腹泻症状改善时间为(2.40±0.55)d,患儿在注水量上约为850-2050mL,平均(1265.05±22.88)mL。复位花费时间大概在11-31分钟左右,平均(21.25±3.47)分。所有复位成功的患儿在术后都口服炭片,之后顺利过肛排除,对复位成功结果进行证实。49例复位成功的患儿在不良反应上共有11例,其中8例腹泻、3例发热(体温在37.3℃即可被认作为发热)。对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后均全部消除。2例经过该治疗方法没有复位成功的患儿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在所有患儿治疗后两周进行随访,未发现有患儿出现复发。

3讨论

在小儿普外科,肠套叠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其整体发病比较快,同时病情变化又比较急,需要对患儿及时采取科学治疗干预。如果复位不及时或治疗不科学,就容易引发患儿出现不良预后。理论上来看,消化道中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有着发生肠套叠的可能性,根据患儿病理类型的不同,小儿肠套叠可以分为空肠套回肠、空肠套空肠、回肠套盲肠、回肠套回肠、回肠套结肠以及结肠套结肠等。其中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回肠套结肠和回肠套盲肠,一般称之为回结型和回盲型[4]。比较少见的有小肠型,即小肠套小肠,此外结肠套入结肠型在临床上也比较少见。当部分肠段被套入以后,其进入到套叠头端,套叠的顶点能够沿着肠管继续进行推进,同时肠系膜也能够被牵入,肠系膜内的有关血管就会受到持续性的压迫,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出现明显障碍。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纠正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肠管水肿发生,肠腔出现明显阻塞,套入段的肠管就会产生缺血,继而诱发肠管的坏死。部分坏死的肠管会出现明显的张力变大,同时加上弹性较差,患儿就会最终形成消化道穿孔,小儿弥漫性腹膜炎也会随之而来,对患儿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威胁[5]。近些年来,临床医师除了利用腹部彩超检查对小儿肠套叠做出准确诊断,也将其运用在治疗中,收获到了显著疗效。其中以彩超监控为指导,对患儿实施生理盐水灌肠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医师的青睐,在实际应用中复位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避免患儿行开腹手术,对患儿造成治疗创伤[6]。

此次研究对患儿采用的治疗流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术前通过高频彩超对患儿具体肠套叠的位置做出了精准定位,有助于医师对患儿具体情况做出准确把控了解。二是通过彩超对温生理盐水在患儿体内的肠套叠推动效果进行观察,了解复位情况对治疗方法做出动态调整,保证治疗效果。三是当患儿包块退到回盲快附近时对有关复位成功的指标进行及时观察。患儿治疗周期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注水量、平均复位时间数据结果显示整体治疗时间较短,效果较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该治疗方法帮助患儿避免辐射,医师没有辐射治疗负担,能够更加专注的完成各项灌肠治疗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儿治疗时间,保证手术效果。同时温生理盐水在进入到人体以后,由于水向低处流的特点,能够避免穿孔,复位效果明显。

此次研究针对复位成功的患儿,都通过口服活性炭的方法对复位效果进行二次验证,结果表明,所有患儿的活性炭都通过肛门顺利排出,这进一步證实了该治疗方法对肠套叠的复位效果,实施价值显著。有2例患儿没有复位成功,不成功率为3.33%。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患儿有肠道痉挛,增加了复位操作的治疗难度。二是小儿肠套叠疾病类型比较复杂,叠套肠管比较多,在复位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提高该治疗方法在复位上的成功率,在治疗正式实施前可以先对有肠道痉挛的患儿进行缓解,给予患儿长期镇静以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加压灌肠复位,能够有效提高灌肠复位成功率。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肠套叠,在临床治疗方法上应用高频彩超实时监测下辅助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手段,复位成功率较高,治疗时间较短,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够得到保证,可以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文斌,王莉莉.CT平扫与空气灌肠用于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效果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3):175-177.

[2]王雷月.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2):209-210.

[3]李薇,谢华,唐维兵.《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0年第10期导读[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12):1152-1159.

[4]谭士勇.腹腔镜下复位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61-63.

[5]王坤,李亚萍,朱永亮.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629-4632.

[6]边疆.系统化护理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8):86-88.

项目名称:吉安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吉市科计字〔2021〕8号医疗卫生158号)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