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1-11-08 18:50严诚彭小红邱勋财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严诚 彭小红 邱勋财

摘要:目的:分析在上颌窦良性病变治疗中应用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3月,选取纳入本院治疗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按照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原则,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入路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下鼻道方式,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显示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研究组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数值,显示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结论:通过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方式治疗上颌窦良性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数值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下鼻道;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上颌窦良性病变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包含细菌性炎症、囊肿、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真菌感染(非侵袭性)与血管瘤等,临床表现主要有:鼻腔堵塞感、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鼻出血等,诊断方面依靠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可确诊,治疗方面该疾病主要是以手术为主[1]。但传统柯一路氏进路手术治疗方式创伤大且恢复期长,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唇面部麻木、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经单纯中鼻道入路,视野有时受限,造成清除不彻底[2]。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可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入路,选择合理角度对窦腔内病变位置加以充分暴露,最后彻底清除[3]。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9月-2021年3月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50例进行客观性研究,临床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方式,探讨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3月,选取纳入本院治疗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按照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原则,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中基本资料:男性人数为13例,女性人数为12例,年龄最大值为61岁,最小值为15岁,平均年龄值显示为(37.6±7.5)岁,病程时间显示为4个月-20.2年,平均病程时间显示为(10.6±3.6)年;对照组中基本资料:男性人数为14例,女性人数为11例,年龄最大值为62岁,最小值为17岁,平均年龄值显示为(34.3±7.2)岁,病程时间显示为3个月-19.8年,平均病程时间显示为(9.8±3.1)年。通过比较临床资料,统计学上并无差异,P>0.05,可公平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于0度鼻内镜下开放,扩大上頜窦自然口,下鼻甲鼻腔外侧壁黏骨膜以及下鼻甲骨附着根部切开以及剥离,在鼻泪管开口位置凿开上颌窦内侧壁,去除骨壁位置,常规切除病灶,清理结束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瓣,缝合黏膜切口。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中利用 经中下鼻道方式入路治疗,同样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利用肾上腺素面片收敛中鼻甲以及下鼻甲,钩突切除,上颌窦自然开口需扩大,上下径距离需控制在0.8cm,前后径距离控制在1cm。经中下鼻道开窗口观察病变情况,病变组织清除。利用高膨胀海绵填塞中下鼻道止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值,主要内容有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统计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数值。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数值,主要内容有鼻泪管损伤、面部淤血、面部麻木,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数值。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指标以及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有关的数据在进行统计处理时使用的是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在表示时选择的是(),相比予以t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值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数值,显示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见表1。

2.2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值

治疗后,研究组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数值,显示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见表2。

2.3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复发率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即P<0.05,见表3。

3讨论

上颌窦良性病变治疗中应用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手术视野清晰,能对患者上颌窦腔加以充分暴露,彻底观察鼻窦内病灶实际情况,全方面彻底清除病灶,防止损伤正常组织,保留患者下鼻甲、鼻泪管与鼻腔正常结构与功能[4]。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病情复发,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与预后效果,操作方便,有较高安全性,取得较好效果,因此该术式在处理上颌窦隐蔽处病变时值得推广[5]。

综上所述,通过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方式治疗上颌窦良性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数值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覃焕桦,韦孟灵,李玲波.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在治疗复杂上颌窦病变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10(v.39):128-130.

[2]王会宾, 齐丽丽, 李尔涛,等.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与经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028(030):3352-3354.

[3]李明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17(05):408-410.

[4]吴家森,殷海,何引,等.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11):5.

[5]任小东,蒋晓平,陈天宾,等.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15-216.

项目名称: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GZ2019ZSF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