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针疗法”治疗腰痛病

2021-11-08 18:50孙利仁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治疗

孙利仁

摘要: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大约归纳为二类,一为外感,二为内伤。外感者,风寒湿热邪也;内伤者,肾虚也。外感诸因,以湿邪黏滞最易痹阻腰部,使腰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腰痛;内伤肾虚者,肾中精气亏虚,无以濡养经脉而至腰痛。中医之辨证论治,腰痛证型,临床上可分为寒湿、湿热、血瘀、肾虚等证型。辩治者,则应分清标本先后缓急,审邪正主次輕重。外感为标,内伤为本。邪实为主,则以祛邪通络为主,兼以补肾固本;本虚为主者,则补虚为先,兼顾祛邪。治标不忘固本,补虚兼顾治标,标本兼顾乃医家大同,此不赘述。

关键词:平针疗法:腰间痛: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事实上,对于针灸的践行来说,在针灸过程中,中医医师针刺角度以及刺入的力度往往与针灸效果之间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我们所说的针刺角度,通常指的是在行针时,针体和患者皮肤之间构成的夹角。

第一种:直刺,在直刺是针体与皮肤呈90度的角,这个一般的穴位,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操作,比如说四肢部的,腹部的,还有腰部的穴位等等。

第二种是斜刺。斜刺是指针体与皮肤呈45度的夹角,进针刺,这样一般适合于胸背部的穴位,腰背部的穴位,进行平针,斜针是指针体与皮肤呈45度的夹角,一般用于背部的穴位。

第三种是平刺,平刺是指皮肤,针体与皮肤,呈15度的夹角,这往往用于皮肤比较浅薄的部位,进针刺,比如说头面部,有时候也用于穴位的透刺,就是一针扎两个穴位,或者三个穴位,或者也用于局部皮肤当中的尾刺。这个针刺分为直刺,斜针,平刺,主要的这个理由呢,第一个理由,是为了针刺的气,第二个理由,是为了这要是方便针刺,在穴位的这个局部方面进行针刺,比如说头面部的穴位,它只能用平针,你不可能去斜刺,或者直刺,那么一刺刺不进去,那么斜刺,我们说常常用于这个胸背部的,胸背部的穴位这个斜刺,如果我们用直刺的方向,容易刺到这个内脏,导致这个意外。

平针疗法以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之原理为理论基础,大胆地采用“以经为穴”的取穴方法,以皮下平刺的针刺方式,以皮下扇型扫撒手法,一改传统直刺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效果令人满意,且长效短效兼而有之。

平针疗法有两个鲜明特点,一、组方配伍,二、针刺方法。

首先,组方配伍,我总结制定了五个基础组方,然后,根据不同病情进行调配。这五个组方是:

A、督脉方,从腰阳关至脊中,施以列针,皮下平刺;(调节全身阳气)

B、膀胱经方,从肝俞至大肠俞,施以列针,皮下平刺;(排毒排湿)

C、华佗夹脊方,从脊中至腰阳关,施以列针。皮下平刺;(调气血平阴阳)

D、腰3横突+长强区方,平第三腰椎平刺,针尖朝脊椎,长强区进针,针尖朝上,平刺;

(对腰3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E、手三阳+足三阳方,手背外关一线,施以排针,针尖朝肩,足在足三里一线,施以排针,针尖朝踝。(调补全身肾气)

所用毫针, 0.35x50mm。选穴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训。

其次,针刺方法,有三个方面组成:

1、进针方式:15度进针,皮下平刺。

2、行针方式:皮下扇形扫撒。

3、补泻方式:针刺顺经脉为补,逆经脉为泻,行针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

此针刺方法,深悟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原理之精髓,旨在“针在浅层,功在深层”。

病案病例

毛某,女45岁 2015年4月20日来医院就诊。

主诉:腰痛约两个月。

现病史:开春以来,腰两侧一直隐隐酸痛。也看过医生,时好时坏。工作多与水打交道。天气好就会舒服些,如遇阴雨天气,腰部就会变得僵硬,清明后,越来越疼痛。X光显示,脊椎无增生,无椎间盘突出。

既往史:腰部没有损伤史。

检查:腰部两侧酸胀,腰肌僵硬,左侧L3-L4有痛点。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问诊:遇寒时疼痛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疼痛减轻。

脉诊:脉沉迟,苔白腻而润。

诊断:属寒湿型腰痛,因湿邪黏滞痹阻腰部,使腰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腰痛。

平针疗法的处方为:A+B+E+阿是穴。

即:组方A、 循督脉自腰阳关至脊中,施以列针。

组方B、循膀胱经自肝俞至大肠俞,双侧,施以列针。

组方E、手三阳:在外关一线,施以排针,针尖朝肩;足三阳:在足三里一线,施以排针,针尖朝踝。

阿 是 穴、在阿是穴,用毫针皮下平刺,皮下扫散1分钟,

所用毫针0.35x50mm。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随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晕针等不适。

针刺原则:15度进针,皮下平刺。寒属阴虚,用补法。

治疗情况正常,出针后,疼痛明显减轻。两个疗程(15天)后,基本治愈。

医嘱:注意休息和保暖。

平针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对于腰痛证型可分实、虚两大类。实者,湿热型、血瘀型,方为:A+B +C+阿是穴;虚者,寒湿型、肾虚型,方为:A+B+E+阿是穴。腰3横突综合征,方为:A+B+D+阿是穴。

平针疗法在临床的显著特点是:一、皮下平刺,安全性更高;二、皮下扇形扫撒,刺激面宽,疗效更佳;三、皮下平刺,患者疼痛更微。本人使用平针疗法治疗腰痛病1200例,显效90%,治愈70%,无效10%(无效原因有患者不配合治疗,稍好就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年老体衰等等)。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早在《 内经》 中就有“脏腑相关”、‘形神合一”、“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坏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对于平针疗法的效应解读,

具体如下:安全无副作用是平针疗法最根本的要求:

a、最长时间不超过30秒钟,不易晕针。

b、平针疗法,以经取穴,皮下平刺,安全稳妥,不会刺伤脏器。

C、皮下平刺,刺激微弱,患者几乎无疼痛感。

以上是本人十余年临床实践的一点体会,愿和业内同行分享,以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管遵惠. 平针齐刺法治疗肱桡滑囊炎212例[J]. 针灸临床杂志, 1991(3).

[2]尹晓萍, 张德元, 伍智红,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与非手术治疗[J]. 临床军医杂志, 2003, 031(003):94-97.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