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分析

2021-11-08 22:50许宝琴陈芳菲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缝隙病患手术室

许宝琴 陈芳菲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10例手术医治的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病患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病患落实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充分改善病患不良情绪,改善机体的应急反应,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选择手术治疗的病患逐渐变多。手术具备创伤性,对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不管是哪种病症病患,对手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1]。特别是老年病患机体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对手术耐受性较弱,应激反应强烈递增了手术风险。因此,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提升病患的配合度、保障手术顺利展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就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当中的作用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10例手术医治的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55例病患中,男性病患35例,女性病患20例,年纪21-64岁,平均年纪(38.71±2.12)岁。参照组55例病患中,男性病患34例,女性病患21例,年纪22-63岁,平均年纪(38.54±2.31)岁。两组病患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大致一样。参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对病患讲述手术作用、步骤、病症有关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对病患展开血尿常规检查,对病患展开生命体征检测,有异常状况及时告诉医生。与是同时,告诉病患术前准备事项,严苛禁食禁水,做好胃肠道准备。术中做好麻醉深度监测,帮助病患取正确、舒适体位,严苛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做好抗感染止血、换药、引流找护理工作,做好护理记录与交接工作。研究组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详细措施:①创建无缝隙护理小组。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展开评估,进行分层管理。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指导、管理、质量监控,责任护士为副组长负责白天八小时在岗、夜班。②术前心理护理。在病患入院收集健全的个人资料,掌握病患心理状态、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按照病患个人所需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介绍医院情况、主治医生、麻醉药物作用、手术注意事项等知识,提升病患对手术的了解。大部分病患在术前有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充分理解病患,积极和病患沟通,为病患介绍成功案例,告诉病患健康心理对病症有积极的作用,引导病患创建健康心态,加强自信心,与此同时,通过播放轻音乐、聊天等措施转移注意力,缓解病患恐惧、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升配合度。③环境护理。手术室物品摆放整齐,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至24摄氏度,光线适合,液体温度维持在36摄氏度之下,温度维持在55%上下,不受散热影响,降低寒战、心律失常出现率。④体位护理。帮助病患取最佳体位,科学运用四支支架,注意保护隐私部位。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呈现,借助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對比

护理完成后,研究组病患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具备创伤性,病患会出现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安全。手术室护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综合素质要求高,护理难度高、风险大。无缝隙理念通过拉塞尔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隶属于现代护理管理新措施,充分展现出了人为本的思想,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2]。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HMAM评分与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证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病患生命体征影响较弱,有利于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病患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手术室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观能动性,划分各自任务,各尽其责,规范和护理操作程序,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和病患增强交流,展开心理护理能够提升病患对病症、手术知识知晓率,做好术前检查,减轻应激反应。为病患带来整洁、舒适的手术是环境、调整体位能够使病患放松身心。帮助病患按摩肢体,改善血液循环,用肢体语言安抚病患,提高病患安全感与舒适感。补液护理确保了补液通道的顺畅,稳定生命体征。手术和麻醉医师、值班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时护理工作有序展开,降低疏漏,提升工作效率[3]。

依上,在手术室护理过程当中,给予病患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并患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减少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按照病患的详细状况,给予不同阶段针对性护理,各个步骤紧密衔接,实现无缝隙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慧.微创经皮镜碎石取石术中快递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18年8月第12卷第4期..

[2]方蘅英.合作式教学联合基于问题的查房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12-114.

猜你喜欢
缝隙病患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老屋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我的好奇心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空中翱翔
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