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2021-11-08 22:50王明翠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微生物

王明翠

摘要:【目的】为了解 2020 年吉林省内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 年版)[1],对化妆品的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5 个项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发现检测的 585 份化妆品中,不合格样品在新启封时较少。随着开封后放置时间的延长,各项检出率有所增加。

关键词: 微生物 菌落总数 控制菌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化妆品的种类繁多,功能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化妆品为了达到美肤、补水、营养等功能,多数富含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由于化妆品直接接触皮肤,如果微生物限度不达标,会引起皮肤疾病,更严重者会引起坏血病。因此,控制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3],是化妆品安全的第一重要因素。本文抽查了吉林省2020年市售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1.材料及来源

洗面奶、爽肤水、保湿乳、霜,口红等、面膜、洗发、 染发、婴儿用化妆品(保湿霜、爽身粉等)均来自市面上各销售柜台抽取。

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方法

2.1方法依据: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仪器:生物安全柜、培养箱、超净台、高压锅,水浴振荡器

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孟加拉红、双倍乳糖胆盐、SCDLP、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Baird-Parker

2.2操作方法

2.2.1样品制备方法:

称取样品10g,加10ml液体石蜡,10ml吐温80[4],转移至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供试液。

2.2.2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

采用平皿法进行计数:取1:10供试液1ml到9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100供试液,取1ml,每皿1ml,“菌落总数”倾注卵磷脂吐温80,“霉菌和酵母菌”倾注孟加拉红培养基,同时做空白对照。

2.2.3耐热大肠菌群

取1:10供试液10ml 加到10ml双倍乳糖胆盐培养基中[5],置44.5℃培养48小时。

2.2.4铜绿假单胞菌

取1:10供试液10ml 加到90mlSCDLP培养基,置36℃培养24小时,取培养液划线接种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上,置36℃培养24小时。

2.2.5金黄色葡萄球菌

取1:10供试液10ml 加到90mlSCDLP培养基,置36℃培养24小时,取培养液划线接种在Baird-Parker平板上[6],置36℃培养24小时。

2.3 样品开封启用后,分别于14天后,30天,60天后 ,重复以上实验。

3 实验结果

4.分析

本次国家抽验的化妆品微生物限度检验中, 2020年吉林省内化妆品的卫生状况总体良好。在新启封的样品中,控制菌均未检出,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均在合格范围内,但是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一份保湿水的菌落总数为950cfu/ml,2份乳液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检出量分别为81cfu/ml和67cfu/ml,三份面膜菌落总数分别为520 cfu/ml、650 cfu/ml、710 cfu/ml,接近标准临界值。

但是随着开封后放置时间的延长,各项检出率有所增加。这几类化妆品含水量高,PH值较低,尤其是面膜中富含胶原蛋白,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于繁殖。当长期使用这些化妆品时,当温度、适度适宜时,化妆品中的微生物就会迅速生长,增殖,会引起皮肤疾病,甚至引起坏血病,对消费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5.结论及建议

为了加强化妆品安全使用,生产厂家应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工艺流程、操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技能等,生产过程尽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原辅料等避免微生物污染。建议采用小包装,减少开封后的使用时间。防止二次污染[7]。另外,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市场上在售化妆品的管理,注意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同时,增强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全面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 1 ]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

[ 2 ] 韩伟,谢小珏,袁辰刚,等.进出口化妆品的卫生状况及微生物种群分析[J].香精香料化妆品,2013,6 (3 ):37 -42 .

[ 3 ] 陳求欢.海南省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情况分析 [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 (2 ) :307 —308 .

[4] 徐秋琴.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分析[J].北方药学,2012 ,9 (9 ) :82.

[5 ] 杨萍,孙灿,董海燕,等.云南省 1996- 2005 年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 析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 ,l8 (5 ) :886 —8 89 .

[6] 胡英,郑洪,刘德文. 我国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20(1) :71—73.

[ 7 ]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 . 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研究 [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2): 50 - 51.

猜你喜欢
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检验质控方法探讨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进展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
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
不同国家标准中羽毛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