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京胡

2021-11-09 22:53宋春晖
当代作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苏三汝城县京胡

宋春晖

1、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戏剧丰富多彩,而京剧,作为中国的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55年(1790年),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京剧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武场以鼓板为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胡琴,始于唐代,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随着中国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京胡,也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与京剧的相伴相生也有着二百多年历史。

父亲有一把京胡,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这把京胡一直跟随着父亲,与父亲相伴了一世一生。不管是在城里上班,还是参加工作队到农村蹲点,不管是在他的青年、中年,还是到了他的老年、暮年,他把这把京胡视为他的心爱之物。

我不知道这把京胡的来历,因为父亲没有跟我讲起过,但我知道这把京胡的最终归宿。

曾记得,小时候顽皮,有一次我把京胡的一根弦弄断了,父亲大怒,高高扬起的手掌打在我的屁股上,留下了殷红的一片掌印,从此后,父亲会在墙壁上敲上一根钉子,把京胡高高挂起,我也再也不敢玩弄父亲的京胡了。

后来,我稍微长大了,父亲也没阻止我了,我用这把京胡学习拉过《东方红》、《大海航红靠舵手》,但未能继承父亲的遗传基因,缺少父亲那样的艺术细胞,永远停留在学习阶段,成不了气候。

2、

年轻时,这把京胡是父亲工作的需要,年老后,父亲用这把京胡消遣休闲,寄托情感。翻看父亲的回忆录,父亲一生从事文化工作,父亲对这把京胡结下了几十年的感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带着这把京胡来到泉水公社的杉树园大队和西黄大队开展文化工作蹲点,成立农民俱乐部,兴办文艺夜校,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和积极分子,也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由于工作出色,其中杉树园大队俱乐部于1958年11月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先进单位,荣获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村支书宋水亮赴北京出席了全国的授奖大会。

1960年10月,西黄大队也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派代表朱固发参加了全国文化系统代表大会,荣获锦旗一面。

1958年4月,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父亲接到县政府任务,创办县文艺学校,父亲又带着这把京胡,兼任了文艺学校的校长。文艺学校开设了两个班,一個是辅导班,一个是文艺班,辅导班学习结束后,学员成为了各公社首批文化站辅导员。文化班学员学习结束后,成立了汝城县文工团,不久,汝城县和桂东县合并,改名为汝桂县文工团,再后来,改名为祁剧团。

在这期间,父亲带领着文工团走遍汝城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用他那把京胡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田间地头,展示着他那娴熟的演奏技术和文艺才能。

3、

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拉京胡的情景,但那时不懂得父亲的心情,长大后,我离开了家,见到父亲拉京胡也仅偶尔几次。父亲拉京胡有个特点,当在外面受了气心情不好时,沉默的只拉不唱,曲调拉得悲切、低沉、缓慢,如泣如诉。碰到高兴开心的事儿,既拉又唱,曲调也拉得激昂、亢奋,如万马奔腾。

父亲早年常拉的曲子是《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苏三起解》等古装戏曲目,样板戏问世后,又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现代剧,但他一生最喜欢拉的还是《苏三起解》,也许因为他有着剧情一样的遭遇,也许是他是在同情苏三的冤情。

剧情大概为,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相识,改名玉堂春,誓言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其回京。王走后,鸨儿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刑,解差提解苏三自洪洞县去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自身遭遇,解差加以劝慰。

受父亲的感染,耳闻目睹,曾让我对这段优美的曲子和唱词也熟记于心:“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那是1979年的一天,父亲带着高兴的神态,他又从墙壁上取下京胡,调好音调,清清嗓子,边拉边唱起这段经典的苏三起解。随着父亲那右手操躬摆动,左手压弦,那悠扬的曲子和父亲的激昂的唱腔在父亲的斗室里回响。父亲的唱腔尽管不很字正腔圆,但声情并茂,以唱代喊般地渲泻着自己的感情。

唱着唱着,只见父亲的眼角里闪现着泪花,只有天大的喜事,父亲才能如此动容,在这心中长久的压抑得到释放之日,多年的受歧视受欺凌得到解脱,父亲才会流泪。

父亲是在以又拉又唱的表达形式感激党给予他新的生命。

我却反应稍慢一刻,问父亲,为何流泪?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给我,这是一張落款为汝城县革命委员会并盖着大红印章的《摘帽决定通知书》,通知书写道:“宋周祥:根据你多年来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遵守政府法令,积极参加劳动,没有做坏事,经群众评审,大队、公社审查,县革委会批准,摘掉你富农分子的帽子,给予公民权利,享受人民公社社员待遇。特此通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宋周祥是我的祖父,解放初被划为富农成份,那个年代,由于家庭成份的原因,影响到后代,影响到儿女以至子子孙孙的前途和命运。这张跚跚来迟的通知书让父亲头上的一道枷锁解除了,难怪父亲又拉起了京胡,唱起了苏三起解。

这一年父亲49岁,经历过苦难的人更会珍惜好时光,心里没有了阴霾,父亲心情舒畅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专业知识强,工作成绩突出,不久提拔为县文化局正局级副局长,从1953年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写了26年,这时也得到组织的认可,并被指定参加政协,连续担任了三届汝城县政协常委。

4、

父亲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忙于社会工作,仍然有一股不竭的动力,使不完的劲。他创建县棋牌协会并担任棋牌协会主席三届十二年,义务编篡汝城县文化志,担任汝城县宋氏族谱总编辑,担任汝城县老年大学教务主任,组建成立了汝城县夕阳红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任五年,经常用手中的这把京胡,带领俱乐部全体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文艺汇演,开展秧歌舞、腰鼓舞、大合唱和大型舞蹈活动,呕心沥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那一年,父亲生病了,病情突然,得的是肝癌,医院确诊后已是晚期,人日渐消瘦,精力衰竭。一天,他让我取下那把高挂在墙壁上的京胡,这把陪伴了父亲一辈子的京胡,他拿在手里,试图做着拉动京胡的姿态,嘴角蠕蠕而动,再想唱上一曲苏三起解,但疾病把父亲的身体折磨得非常羸弱,他却再也难以拉出那令人喝彩的曲子,唱出那浩气回荡的腔调了。他抚摸着京胡,似乎在回忆着他与京胡的往事,似乎是在与京胡作最后的告别。

经过半年多的煎熬,2008年9月28日,父亲走了。灵柩停放在县城的灵堂里,父亲安祥地躺在里面。盖棺之际,我猛然想起了这把京胡,我国有个陪葬的传统习俗,古代的达官贵人陪金陪银,现代,喝酒的陪酒,抽烟的陪烟,父亲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他独爱这把京胡。我急急走回家,再次将这把京胡从墙上取下来,把积在京胡上的灰尘清除干净,用一块红布包好,轻轻也放在了父亲的身旁。

我想,从此后,让父亲再也不会离开这把京胡,让这把京胡永远陪伴着它的主人,在梦里,我还能听到父亲在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天籁之音。

猜你喜欢
苏三汝城县京胡
晚风飘来京胡声
汝城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省汝城县汛前为水库“体检”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
汝城县水生态文明宣传接地气
汝城县:举行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我,京胡和电脑
洪洞县里无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