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语境下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某市百名城郊公交司机调查数据

2021-11-10 09:13严雅倩吴家馨黄嘉霓
城市公共交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行车公交

严雅倩 吴家馨 黄嘉霓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公共安全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建设系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全社会要聚焦公共安全,建设平安中国,提升人民安全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但在近年来,重特大的公交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广泛关注,而城郊公交因其具有作业时间长、载客量大、行车环境复杂等特点,对其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更具必要性。

2019年11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0年11月10日,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并强调,应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效能,确保人民更安宁。

1.2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某市城郊公交司机,主要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起始站点位于某市主城区之外的公交线路的驾驶员。本文的研究对象样本涉及该市大学城客运西站、高新区路西站等站点,涵盖了四家城郊公交线路运营企业。选取172路、151路、41路、327路等15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抽取其中的102位城郊公交司机进行走访调查。

1.3 研究内容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Osipow教授1981年研制的职业紧张量表[1]及城郊公交司机工作实际,制定出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测评方法。以城郊公交司机为研究对象,对公交站点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等进行实地调研。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出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现状,探讨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同时,将职业紧张与其对安全行车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面对复合风险,应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复合治理机制,达成集体行动,以缓解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现状。

1.4 职业紧张的内涵

根据已有研究,结合本课题组分析,本文将所探讨的职业紧张定义为: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行为主体的工作条件与个体自身因素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负面的、具有消极作用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上的变化。

2 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与行车安全关系研究

本次调查以某市百名城郊公交司机为对象,以102份有效问卷为基础,借助SPSS22.0软件,对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现状进行描述,对其职业紧张因素进行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最后针对职业紧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2.1 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现状描述

2.1.1 司机群体人口特征描述

根据102份有效问卷统计102名城郊公交司机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我们所调查的102份样本中,大致有91%的男性和9%女性,且有79.4%的司机来源于本地,近34.3%的公交司机学历低于高中。在这102名司机中我们可以发现,95%的司机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且大部分司机的驾龄不足10年,只有近14%司机驾龄在10年以上。

表1 102名城郊公交司机人口特征

2.1.2 司机任务绩效描述

在102份有效问卷中,96.1%的城郊公交司机工作时长大于8小时,86.3%城郊司机每日行车趟次在10趟及以上。总体上班方式以上一休一、上二休一、上六休一为主,占比分别为22.6%、22.6%、26.4%(表2)。

表2 102名城郊公交司机任务绩效(客观)

调查显示,102名城郊公交司机主观上在职业所需责任感强弱性、工作不适程度、工作晋升机会及职业社会支持程度的观点具有较强的一致性。78.5%司机认为远郊公交司机职业需要具备强责任感,近一半司机工作不适程度较深,67.7%司机对自我晋升保持很小的期望,75.5%的司机认为远郊公交司机的社会支持程度低(表3)。

表3 102名城郊公交司机任务绩效(主观)

2.1.3 司机紧张反应分析

城郊公交司机在紧张反应分析调查中,总体上同事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紧张程度较小,而业务紧张和躯体紧张的紧张程度较大。在业务紧张、家庭关系、同事关系、躯体紧张四个影响因素中,业务紧张在非常紧张和紧张项占比最大。整体而言,除躯体紧张外,其他三项影响因素的数据最高值都分布在良好项,而躯体紧张的紧张性最高值在一般项。在与同事关系这一项中,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紧张和良好(图1)。

图1 城郊公交司机的紧张反应分析

2.1.4 司机应对资源分析

本文针对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分析了职业培训、福利待遇及工资三类资源,问卷设置1到5的满意度数值,数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各数值依次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在应对资源方面,司机对职能培训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福利待遇与工资的满意度不高。

如图2所示,30.4%的司机对职能培训表示不满意,随后是一般、满意、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占比分别为29.4%、26.5%、10.8%、2.9%。对于福利待遇的满意度,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占比较大,分别为28.4%、40.2%,表示满意的人占比10.8%,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1%。

图2 城郊公交司机的应对资源满意度分析

在对工资的满意度问题上,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占绝大部分,为40.2%、30.4%,一般及满意分别占16.7%、12.7%,样本中没有一位城郊司机对工资非常满意。城郊公交司机应对资源的判断以及衡量主要依据司机对生活水平与生活保障的满足程度。而客观的职能培训以及设施影响相对司机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度。

2.2 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因素相关性分析

2.2.1 家庭因素对职业紧张的影响

通过家庭因素情况对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相关性检验发现,家庭月均支出、家庭关系满意度对职业紧张产生显著性影响,家庭月均支出越高,职业紧张程度越深。家庭关系满意度越高,职业紧张程度越深(表4)。

表4 家庭因素对职业紧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2.2 工作及工作任务对职业紧张的影响

通过工作及工作任务对职业紧张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每日工作时长、每日行程趟次、工资和福利待遇对职业紧张有显著性影响。工作时长和行车趟次越多,职业紧张程度越深。而对工资及福利待遇的满意度越高,职业紧张则越低(表5)。

表5 工作及工作任务对职业紧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2.3 个人素质对职业紧张的影响

通过个人素质对职业紧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个人情绪、身体健康状况、责任感和职业技能对职业紧张具有显著性影响。个人情绪、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技能对职业紧张呈负相关,即个人情绪、身体健康状况越差,职业紧张程度越深。职业技能越低,职业紧张程度越深。责任感与职业紧张呈正相关,责任感越强,职业紧张程度越深(表6)。

表6 个人素质对职业紧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3 职业紧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样本显示一半左右的城郊公交司机表明个人压力、个人情绪、工作时长、身体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很大,占比为51%、47.1%、59.8%、42.2%。表明个人压力、个人情绪、工作时长、身体健康、工作环境、设施配备对行车安全完全没有影响的仅占0%、1%、2%、3.9%、2.9%、2%(图3)。从整体的影响占比看,城郊公交司机认为工作环境、设施配备、身体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产生影响(完全没有影响和没有影响的比例叠加)的比例为25.4%、20.6%、21.5%。而个人压力、个人情绪、工作时长此类影响个人主观情绪的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大,产生影响(有影响和影响很大的比例叠加)的比例为86.3%、94.2%、84.3%。其中个人情绪的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

图3 职业紧张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3 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干预模式与措施

本文在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与行车安全关系的研究中,认为城郊公交司机的家庭因素、工作及工作任务、个人素质等职业紧张源是导致职业压力发生并影响安全绩效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推进某市公共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及建设“平安交通”,采取科学的职业压力干预措施,从而缓解某市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提高其安全绩效至关重要。

3.1 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干预模式

公共安全治理视野下,“共建共治共享”愈益成为社会领域建设及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形态。广泛动员国家、社会、公民等多种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有利于缓解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现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共安全治理主体结构。本文通过对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现状的探索和影响因素的评估,客观分析职业紧张的来源。在确定职业应激源后,针对不同的职业应激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为导向,研究城郊司机职业紧张与公共交通安全治理的关联性,从自我干预和组织干预两个层面出发,探索复合治理和应急管理下的潜在公共安全危机“复合治理模式”[2],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综合治理力。

自我干预以心理学为基础,以提倡建议为路径,旨在从城郊公交司机自我心理干预出发,咨询和促进对个体职业压力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健康状态,缓解职业紧张问题。群体干预以公共安全治理为基础,根据城郊公交司机群体的考核结果,由组织和政府等多方主体共同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图4为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干预模式。

图4 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复合治理模式

3.2 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的干预措施

3.2.1 复合治理模式模块一——自我干预

自我干预要求城郊公交司机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自我应对能力。通过对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及其与行车安全关系的研究,得出可通过内生纾解、对外纾解及个体心理横向纾解缓解职业压力,促进安全绩效的提高。

(1)以自我心理调整为基础的内生纾解方式。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压力和紧张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城郊公交司机此类特殊的工作人群,需要进行情绪管理和压力舒缓的刻意练习,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2)以加强人际沟通和丰富业余生活为基础的压力对外纾解方式。形成适当的常态化沟通交流习惯及寻求专业化心理沟通协助的意识。与他人沟通交流不仅在操作上具有日常性、简易性,而且能较有效地释放压力和摆脱烦恼。城郊公交司机的职业紧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影响范围区间广的特点,因此应及时与同事、领导、朋友、家人沟通,能有效缓解职业紧张。此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及时向心理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3)以增强自身硬件为基础的个体心理横向纾解方式。自身硬件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在身体素质上,研究证明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司机可通过改变不良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来加强生理素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可以完善其在公共交通链条的知识面,达到职位的平行调职或向上发展。随着我国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和机械化完善,对城郊公交司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掌握各种新系统、新设备的使用。因此,知识技能学习能达到职业紧张的转移解决效果。

3.2.2 复合治理模式模块二——组织干预

(1)常态化城郊公交车司机职业紧张状况监控和跟踪分析。在职业紧张信息收集及分析导向下,强化科技赋能[3],通过人脸微表情识别系统,跟进和分析司机职业紧张状况,为解决城郊公交司机职业紧张问题提供数据基础。目前,某市人脸微表情识别系统已在计程车和运输类货车中得到应用,公交系统尚未得到迁移使用。可以已有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应性迁移改进。此外,应组织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疏导和体检。

(2)完善公共交通应急和复合治理系统。从时间和范围来看,复合治理与应急管理两者是随着风险社会而出现的社会学和公共管理概念。复合治理是多元主体下的治权管理,侧重于宏观决策、权力与利益风险的设计与安排;而应急管理是预防与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处置、恢复及评估等一系列工作的管理,相对侧重于具体操作与执行。应急和复合治理系统[4]是常态化监控和预防机制的补充。

(3)完善公共安全治理制度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关注职工社会保障需求,落实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相关事项,改善城郊公交司机的工作环境,使其符合工作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司机生理和心理需要,让其参与工作环境设计,重视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减少肌肉、骨骼、视觉、心理的紧张。同时,随着我国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硬件设施设备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公路相关重点岗位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公交司机应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法规的培训,使公交司机及时掌握公交车辆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4)社会公共安全绩效评价机制下对城郊公交司机职业认同及应急培训。城郊公交司机是公共交通安全系统的重要一环,社会公共安全绩效[6]对城郊公交司机评估的前提是注重提高城郊公交司机的社会职业认同。为提高司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政府应协同企业进行公交司机应急心理和技巧的针对性训练,对司机进行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服务规范、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培养公交司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保障乘客安全作为其第一责任;完善应急处置规范,特别是明确紧急情况时立即靠边停车、及时报警等操作规程,提升公交司机的应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行车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等公交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夜间行车技巧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