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之美初探

2021-11-10 04:19吴欣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由纪夫三岛人世

吴欣颖

《金阁寺》一直是作为三岛由纪夫最负盛名,也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三岛笔下的金阁,恍惚迷离,似真似幻,亦友亦敌。金阁之美,氤氲着微妙性、丰富性、多面性与主观性。金阁之如沟口,如星夜之如梵高,南瓜之如草间弥生。只有充分理解沟口,才能看到他眼中的风景。通过沟口的视角,可以激发我们拓展对美的认知,使美可以是扭曲的,破败的,遗憾的,甚至可以是丑陋的。作为三岛由纪夫”美学的集大成“,金阁寺里这种极度的主观被刻画到极致,三岛美的世界就成功地铺展开来了。本文试图结合文本,从金阁在沟口心中的映射入手,从时间之美、不安之美、道德之美及毁灭之美四个方面初探金阁寺的审美意蕴和哲学内涵。

时间之美——京都千年的风尘

时间是客观的,是可以用以丈量万物的尺度,其本身并没有所谓美丑。但三岛由纪夫却在金阁寺里描绘金阁时,突出了一种时间“以万物为刍狗”的凌冽和沉淀后的厚重,让时间有了载体,从而凸显其历经京都百年的风尘后的沧桑之美。

金阁作为经历了550 年的岁月和风霜留存下来的唯一建筑物,一勾一栏都能读写作“时间”。尤其是那只矗立在金阁顶端的金鸟,别的鸟儿在空间飞翔,而三岛则称它在时间中翱翔。“这只金凤凰则展开光灿灿的双翅,永远在时间中翱翔。时间拍打着它的双翼,拍打了双翼之后,向后方流逝了。因为是飞翔,凤凰只要采取不动的姿势,怒目而视,高举双翅,翻卷着鸟尾的羽毛,使劲地岔开金色的双脚牢牢地站稳,这样就够了。”短短数行,金阁的时间之美又被直观化、具象化。仿佛就将五百年金阁上空的斗转星移尽书笔下。翱翔在时间里的金凤凰是高贵的,傲视一切,宛若京都千年一梦,体现这座古城矜持的性质与自傲的个性。

不安之美——金阁唯一“人性”所在

从金阁本身结构来看,金阁寺是室町时代足利义满将军为建立幕府与朝廷统一的政权模式所建,彼时幕府危机四伏,政权的建立是以战争和死亡为代价,可以说金阁诞生于动荡之中,其本身就带有不安的元素。因此,沟口称“金阁就是不安的产物”。若金阁毁于战火,势必会将这积累了五百年的不安推向一个爆发式的顶峰。

越是内心卑微的人,往往越无法对自己的处境泰然处之,在他们看来,人生处处皆阻碍,在他们真正被美好的东西拒绝前,他们总是先料想自己被拒绝的结局。“过去,这建筑物的不朽的时间压迫着我,阻隔着我。”唯有当二战的战火即将蔓延至东京时,沟口惊觉自己和金阁同样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毁灭,他首先感到的不是恐惧,反而如获至宝一般发现了充满了“神性”的金阁唯一的“人性”,即“被毁灭的可能性”。

“可是,想到不久它将被燃烧弹的火烧却的命运,也就与我们的命运靠近过来了。也许金阁会先于我们而毁灭。这样一来,我觉得金阁和我们仿佛经历着同样的生。”金阁在战火中恍然摇摇欲坠的形象赋予了金阁“易碎”的美感,这种美感是最接近脆弱的生命的。从此沟口将在这一点上能够与金阁惺惺相惜,因而感到自己不再是一直被美拒之门外。

“我只幻想着一种在巨大的天下的压榨机似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把灾难、悲惨的结局、灭绝人往的悲剧、人、物质、丑陋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统统压得粉碎。”此间,他幻想了金阁连同自己一同被毁灭后,末世来临般的快感。

然而战败的局面使得沟口与金阁同居一个世界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在彼而我在此”,金阁与他之间的唯一的“相似性”中断了。金阁的“不安”因素败给它的“永恒”,这种得而复失的“不安”,加剧了沟口对骚动、施虐和毁灭的渴望。更重要的是,金阁唯一的“人性”的丧失使永恒的金阁与随时可以被毁灭的沟口再次形成了截然的对峙:金阁,仍是美的金阁,而他然是被美拒绝的可怜人。

道德之美——丑陋人间之镜

小说用巨大的篇幅书写了以美和道德为载体的金阁寺,并塑造了与美对立的颓废的主人公沟口以及混乱、充满欲望的人世。

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到主人公沟口内心的矛盾、扭曲、極端。他作为受压抑者的不自由状态根源于其口吃的先天缺陷、畸形的家庭环境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父亲病态般的怯懦,母亲毫不隐晦的野心流露,在邪恶的欲望里放肆沉沦的好友,行贿招妓、故意疏远自己的主持老师......面对这样纷杂的人世,复杂的人性,金阁却像一尊八风不动的大佛,默默地洞悉这一切,平静而包容。而一旦被心思敏捷且尚未完全麻木的人发现了它的所在,它的澄明则更加衬托出人心的腌臜;它就像一面能够照出人心的幽暗和社会的黑暗的镜子一样,澄澈、公正无私,使一切丑恶无处遁形,于无声从给心中有愧有恨的人施以莫大的道德与精神压力。

永恒之美 ——恶与毁灭的根源

在小说的中后部分,沟口一方面任由自己的欲望膨胀,一方面消解不了金阁在自己心中构建的极强超脱认识的疏离感,这使金阁与沟口的逐渐形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每当沟口想要实现自己的人性的欲望时,金阁就会浮现在他眼前,阻碍他的行动。究其原因,就是金阁的永恒性,这种永恒使金阁超脱人世,没有欲望也无所畏惧。

沟口意识到自己短暂的一生里为了实现欲望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而受金阁的永恒之美所压迫的自己却寸步难行。“金阁总是出现在女人和我之间、人生和我之间。于是,我的手一触及我想抓住的东西,那东西就立即变成灰,展望也完全化成沙漠了。”“美的永恒的存在正是在这种时候就会真正阻碍我们的人生、使生受到毒害。生让我们从夹缝中急机到的瞬间的美在这样的毒害面前简直不是对手,将会马上崩溃、毁灭,生本身也整个暴露在毁灭的淡菜色的光辉下。”

金阁寺的约束和自我欲望的冲突是他与金阁矛盾的根源。最终沟口选择亲手烧毁金阁——只有“永恒”毁灭,自己才能够得到解放。

在这期间,沟口还爱上了音乐。他将音乐短暂的美与金阁的永恒之美进行对比:“音乐的美是何等不可思议啊!由吹奏者完成的短暂的美,将一定时间变为纯粹的持续,义无反顾,绝不重复,”指出音乐“虽如蜉蝣一般短命,却是生命本身完美的抽象,是创造。再没有比音乐更同生命相似的了。”在他看来,短暂的音乐和短暂的生命才属于“此岸”,而永恒的金阁,似乎早就跳出鸿蒙之外,存在于“彼岸”了。而当内心住着这样一座与人世格格不入的金阁,沟口感觉自己不可避免地被拉向不属于人世的那一端。随着拉扯的矛盾不断增大,金阁的永恒之美于他而言“就像牙齿中坏掉的龋齿”。于是他用近似诅咒的语气向金阁粗野地咆哮:“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你给制服,再也不许你来干扰我!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你变成我的所有。”在激动不已的情绪中,沟口意识到,要俘获金阁之美,就必须要毁灭金阁,让更大的美从中产生,同时也让自己获得重生。

《金阁寺》中,三岛由纪夫塑造了沟口——这一因口吃而天生被美疏远,他试图靠近美却终被美所拒,不断受到欲望影响,逐渐走上了无法征服美,那便将其消解、毁灭的不归路的形象。又借沟口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在时间中翱翔的、不安的、道德的、永恒的金阁。沟口的残疾相比于四肢不健全、智力障碍等真正贻害一生的残疾而言是相对轻微的。却正是这样的隐疾,却成为沟口走向悲剧的诱因,说明了一个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为这样不易觉察的长久的隐痛所颠覆,而能够这样就被“轻易”颠覆的所谓“美”与“善”、“丑”与“恶”也就显得不再那般泾渭分明了。金阁之美,美的丑与恶、幻想与现实、永恒与刹那,在这部作品中,留给读者大量可探寻、思考的空间。

猜你喜欢
由纪夫三岛人世
《哦!爸爸》: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勇敢有正面力
如是说
雨还在下
人间的事
回不去的三岛时代
三岛由纪夫的心理世界及其文学创作
与世隔绝的人世
如果相爱
莫言:三岛由纪夫猜想
三岛由纪夫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