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的当代价值解读

2021-11-10 07:18韩鲁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实践论

韩鲁倩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实践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深刻揭露了党内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新时期,深刻把握《实践论》的当代价值,能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实践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价值

《实践论》是毛泽东1937年所写的一篇认识论著作,写这篇著作的目的一是清算并且批判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出教条主义在革命实践过程中的危害;二是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指出要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毛泽东的《实践论》不仅为当时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一个方法论指导,在新时代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义。当下中国已迈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新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重读毛泽东《实践论》,以新的视角领会《实践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和创新发展的动力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创新实践,它涉及到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和各领域,是涵盖各个行业的全面实践。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今中国创新实践最生动地体现,《实践论》为当今中国创新实践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如何实现创新实践、创造性的发展有了许多新论述。“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所谓的创新发展,也是我们通过科学地分析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总结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成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通过创新实践来引领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将自主创新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实践论》的创新行动指南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之中,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风尚。

二、《实践论》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各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2]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是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40多年,也是不断创新实践的40多年。毛泽东《实践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关于实践的作用仍指引着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换言之,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造也包含着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创新践行与发展。

三、《实践论》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新方略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3]新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当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发展需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提出了新任务新方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新任务新方略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我们要在不断落实“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任务中,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向前推进。

四、《实践论》是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变化的武器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4] 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作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判断也成为了我们党继续前行的关键问题所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期的世情、国情、党情等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和新定位的基本确立以及对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结语

《实践论》通过创造性地合理引入并正确提出了理论与实践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原则,从哲学高度深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地回答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如何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问题,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成功进行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实践论》已经问世80多年,重读《实践论》,不仅可以让当代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其光辉思想,对于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2 卷) 》,外文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201 页

[2]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19 日。

[3][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 吴毅君,王凯.毛泽东《实践论》在新时代的价值诠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5):10-15.

[2]雷鸣.论习近平对毛泽东实践观的创造性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5):26-30.

[3]利兵.政治学视域下的《实践论》新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02):10-20.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实践论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毛泽东:《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