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烧伤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1-11-10 13:16姜娉婷陈仪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疼痛评分烧伤护理干预

姜娉婷 陈仪

【摘要】目的:探析烧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区间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诊的烧伤患者研究,统计62例,以双色球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予常规组一般护理,基于此,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烧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轻疼痛,舒缓心理应激效应,值得借鉴。

【关键词】烧伤;护理干预;疼痛评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36

烧伤指的是在蒸汽、火焰及热液等环境下对机体组织所形成的损伤,多损伤机体皮肤黏膜组织,情况严重者累及皮下组织及黏膜,并且一旦发生烧伤,易引起感染,累及生命安全。实践指出,烧伤后疼痛为常见应激反应,疼痛程度与损伤范围、深度有着紧密联系[1]。除对症诊疗外,护理干预同样重要,有益于降低躯体不适,提高患者配合度,进而保证手术有序实施[2]。本文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接治患者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区间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诊的烧伤患者研究,统计62例。纳入标准:经诊断满足烧伤判定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同意研究,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遵医行为较差;肝肾肺器质性病变;既往有烧伤史。以双色球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男女之比20:11;年龄最大、最小52岁、20岁,均龄(36.03±4.15)岁;研究组男女之比18:13;年龄最大、最小54岁、21岁,均龄(37.14±4.23)歲。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辅以一般护理,遵照医嘱采取抗感染、创口清理等干预,嘱患者进食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向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告知其疼痛为术后正常表现,纠正认知偏差。宣教方式呈多样化,比如健康手册、PPT及健康讲座等,健康宣教前掌握患者家庭背景、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以保证宣教到位、有效。(2)心理护理:因烧伤发生突然,且存在显著的疼痛感,常会萌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评估,对其不良情绪实施个性化疏导,以移情法、心理暗示实施疏导,舒缓不良情绪,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3)疼痛护理:阐明药物镇痛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加强疼痛宣教,使患者更好的参与治疗工作。结合患者疼痛评分进行镇痛药物剂量的调整,达到分级镇痛效果。VAS<4分,采取非药物镇痛,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4~6分采取弱阿片类药物,超过6分者采取强效镇痛药。(4)协助患者翻身,并保证各管正常活动,以防管道牵拉对皮肤造成不适。将吸痰器置于床边,动作轻柔,及时将引流袋、引流瓶更换。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状况。参考VAS量表评分制对两组术后12h、1d、3d疼痛状况展开比较,分值0~10分,分值越低越好。

(2)不良情绪。以SAS、SDS量表对两组术后1d、3d焦虑、抑郁改善程度实施评价,分值越低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疼痛状况

研究组术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心理状态

与常规组比,研究组SAS、SDS更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2。

3  讨论

烧伤属强烈应激效应,可致机体细胞分泌出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致全身炎性反应形成,同时烧伤突然发生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造成精神损伤,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加之疼痛不适感,进一步加剧心理应激效应,弱化疼痛阈值[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VAS、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常规护理多倾向于对疾病的专科护理,忽略精神方面干预,同时缺乏个性化、特异性,无法从根本上舒缓疼痛。随护理模式逐渐改革,生物-社会-心理护理模式运用率不断升高,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降低不良情绪。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促使患者认知偏差得以纠正,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术后疼痛,提高配合度。予以个性化疼痛,结合患者VAS评分结果实施镇痛干预,确保分级镇痛效果,减轻躯体不适,使其早日回归社会[5]。

综上,烧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轻疼痛,舒缓心理应激效应,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胡瑜.优质护理干预在烧伤患者皮瓣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76-77+80.

[2]冯燕玲,轩宗香,闫芳.优质化护理干预在烧伤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160+183.

[3]杨碧勤.对烧伤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6):215-217.

[4]喻华妹.综合康复护理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6):211-213.

[5]董海莹,程寒梅,张小兵等.护理干预对深度烧伤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名医,2018,9(12):164.

猜你喜欢
疼痛评分烧伤护理干预
三种不同镇痛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研究
针灸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