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在糖尿病护理中实行全程健康教育的价值作用效果分析

2021-11-10 13:16张冬青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张冬青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社区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价值。方法: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全程健康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护理糖尿病患者时,实行全程健康教育后,可显著增加患者掌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确保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全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5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基础病理为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而导致这种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除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改变外,缺乏相关认知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因此,临床治疗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时,要十分注重疾病认知的干预。健康教育是干预患者认知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仅仅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对于个体的独特性并未充分关注,导致不能获得明显的教育效果。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从入院开始,全程给予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后,可使患者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并具备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2]。本社区在护理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即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效果较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9月~2020年9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51~80岁,平均(60.3±3.5)岁;病程2~18年,平均(10.5±2.9)年。纳入标准:(1)与诊断标准相符;(2)思维清晰,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或合并精神疾病;(2)存在认知障碍;(3)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健康教育常规开展,包含指导用药、饮食、运动,简单介绍疾病知识等;

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完善认知体系: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多样化的方式介绍给患者,如发放宣传手册、播放相关知识视频、举办健康讲座,具体内容包含可诱发疾病的因素、可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遵醫嘱用药的必要性等,促进患者知识体系不断的完善,以能良好的控制血糖;(2)提高自我效能:收集每位患者关心的问题,从中分析出聚焦问题,再结合患者病情、性格特点等,制定适宜的自我管理疾病、控制血糖方法,制定后仔细的指导给患者,让患者准确的掌握,通过自我管理的开展,促进患者掌控感的增强,从而提升血糖治疗及控制的依从性;(3)预防并发症:糖尿病会不良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眼睛和内脏,使各种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要将各种常见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并系统的讲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预防方法,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预防意识,降低各并发症发生风险;(4)康复指导:先对患者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做出全面的了解,再结合血糖水平、机体耐受能力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社交活动方案,患者饮食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可将红豆、燕麦等食材加入米饭中,瓜果蔬菜平时要多食用,“三高”食品禁止食用,膳食纤维摄入量适当增加,糖分、脂肪摄入量要严格控制,运动时采取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结合的方式,室内运动方式为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15-20个,逐渐增加,直到每次100个)、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5个,逐渐增加,直到每次25-50个),室外运动方式为散步、慢跑、太极拳、韵律操、游泳等,如患者体质较弱,可选择在床上运动,主要是运动上下肢,每次运动30~60min,每周至少4次,社交活动的适当进行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社交活动包含组织患者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等,每次60min,每周3次以上。

1.3观察指标

评估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利用自制问卷调查,共4个项目,分别为基础知识、风险因素、饮食及运动调节、预防并发症,每天0~10分,正向评分;观察血糖控制效果,干预前、后各1次,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包含血糖监测、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基础知识、风险因素、饮食及运动调节、预防并发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糖监测、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正规治疗未能有效开展,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健康教育是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传播的主要手段,通过干预,可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并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疾病康复[3]。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下,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灌输给患者的内容也是相同的,此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容易形成片面化的问题,再加上缺乏针对性,导致教育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且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也不能良好的开展,造成血糖波动,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下,教育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传播,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再加上教育内容与患者既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有助于提升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同时,教育针对患者个体化特征开展,使患者内心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由此一来,患者会逐渐主动的去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5]。本研究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知识、风险因素、饮食及运动调节、预防并发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全程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后,能够有效的规范患者自身的行为,让其主动控制自身的饮食、运动等,并能遵照医嘱科学的服用药物,这些举动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处于平稳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水平观察结果显示,经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糖监测、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患者占比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社区护理糖尿病患者时,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后,可显著提升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系统性,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全程多样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1):2945-2949.

[2]黄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1):50-51.

[3]陈敏.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93-99.

[4]钟爱兰,李小婷,郑丹凤.糖尿病患者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对FPG、HbA1c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1):37-39.

[5]黄玲.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66-67.

猜你喜欢
糖尿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5)
Ending teen smoking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