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10 13:16罗丽莉王玉松田锦婧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罗丽莉 王玉松 田锦婧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62例来源于我院2020年4至9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视不同护理方式将62例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及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改善情况均劣于干预组,以t检验组间差异均得出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6.67%(8/30)高于干预组总发生率6.25%(2/32),以x2检验组间差异得P<0.05。结论:针对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介入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79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通过PCI治疗后可使患者心肌缺血症状迅速得以改善,让心脏功能得以维持,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介入术无法消除,因此,配合早期的康复干预有利于患者预后[1]。本文以我院6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入选62例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介入术后患者病情稳定,肢体功能正常。为突出不同护理模式的对比效果,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数量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上限70岁,年龄下限48岁,年龄平均值(55.3±3.1)岁,护理干预前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6.32±3.99)%、(63.71±5.14)mm、(56.19±4.53)mm;干预组32例,男女数量分别为18例和14例,年龄上限68岁,年龄下限50岁,年龄平均值(55.6±3.0)岁,护理干预前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6.45±4.07)%、(63.82±5.07)mm、(56.25±4.57)mm。

1.2方法

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介入术后心电监测、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术后3天需保持卧床休息,做好并发症预防[2]。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主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床上活动为起点,指导患者缩肩、活动肘关节踝关节等、提腿屈伸、脚趾摆动等动作,活动时配合吸气,放松时配合呼气,以自身感觉轻松为宜。同时床头适当抬高30°,训练患者进行床上梳头、洗脸、大小便等动作,并从旁加以协助。

(2)床边活动。术后第2天,患者患侧制动12小时解除后,即可尝试床边活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帮助患者站立床边约两三分钟,再指导其原地踏步,每天进行2至3次,每次20至30步,结合患者病情实际适当调整。床旁设置便椅,引导其自主排便,排便时注意呼吸节律的调节。

(3)房内活动。术后第3天指导并协助患者在病房内活动,尝试慢步行走,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完成自主进食、简单洗漱、去厕所大小便等,但需量力而行,并有家属或护理人员从旁保护。术后第4天,可在病房及公共区域如走廊内进行慢步行走,距离不超过100米。

(4)病区活动。术后第5天,继续进行慢走运动,约200至350米,随着时间的延续,视患者体力情况逐渐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强度,如术后第7到至第10天,开始练习走楼梯,初始训练通常上下三至五给阶梯,随着患者病情日益稳定,体力逐渐恢复不断加大上下楼梯级数。保证患者每天坚持进行300米距离的步行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对两组护理后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3]。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点血肿、腹胀、失眠、排尿困难等[2]。

2  结果

2.1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2.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术后3天均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由于长期制动,加之活动时间晚,不利于心肌缺血状态得到改善。因此,早期康复训练能帮助心肌增加灌注量,通过适当运动促进心功能的增强,使心肌缺血现象得以纠正,提高心肌收縮及舒张能力[3]。同时及早开展康复训练,还能帮助患者体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32例患者在患侧制动12小时,解除制动后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运动量,该组无论是心功能改善情况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患者。

综上所述,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确切,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杨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0):130-132.

[2]吴经纬.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187-2189.

[3]王娟,黄妙冰,卢黛娜.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44-4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