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21-11-10 13:45苏淑姣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

苏淑姣

【摘要】目的:比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优质组50例,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且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16.00%),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8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AMI及其并发症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旨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缓解患者病情,尽快得到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优质组50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和20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中位年龄60.5岁;常规组50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3例和17例,年龄在45-73岁之间,中位年龄59岁。两组资料具备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给予对症的治疗措施,如吸氧、镇痛、抗凝、营养支持等。

优质护理:(1)入院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急且危险,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控制病情;(2)入院宣教: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情况,例如疾病发生发展、注意事项、治疗方式等,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对疾病预防的意识。(3)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害怕疾病恶化,危及生命,且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较为剧烈的疼痛感,会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并向患者说明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危害,使患者摆正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4)疼痛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以产生较为严重的疼痛感,护理人因根据患者情况实施疼痛护理。例如对于能够耐受的患者,可以采取与患者聊天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感;对于不能耐受着应根据情况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止疼药物来缓解疼痛。(5)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情况、综合患者喜好,为其制定饮食计划,水果蔬菜类食物应适量进食,保持肠道通畅和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选择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糖饮食,配合营养汤,保持营养摄入;禁烟酒、忌辛辣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6)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悉心照料患者日常生活,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与湿度适中,同时要求进出病室人员尽量动作轻柔,避免噪音太大,病区应挂静音牌,保持病区安静;每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按摩和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从背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揉捻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运动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四肢活动,如四肢伸展、抬高等,以提高患者身体机能。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数据结果资料均采用 SPSS23.0 版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录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对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重复资料测量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明统计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  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危急,病情进展快,不仅可导致患者胸骨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发作,如心律失常、休克等,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因此,及时的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采取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优质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且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16.00%),P<0.05。可见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优质护理是一种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理念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能够将医生、患者、护士三方联系起来,对患者的病情实时掌握,从而调整基础护理内容,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目的[3]。本研究从患者入院急救、入院宣教、心理疏导、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加强了患者的基础护理,同时也做到了及时为患者施救以及及时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症状等内容,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所以本研究认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英.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 药物与人, 2019,01(28):265-266.

[2]李紅梅.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97)97:10-11.

[3]刘彩霞.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1):178-178.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