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021-11-10 13:45张秀琴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预防护理

张秀琴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出血及内瘘渗血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进行回顾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出血及内瘘渗血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出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经过血液透析内瘘针滑脱防治,血液透析出血和渗血等并发症得到显著降低。结论:对内瘘渗血进行有效干预和预防,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针;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03

在肾病终末期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是血液透析,该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但是易出现内瘘针滑脱现象,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危害,甚至危及其性命。所以必须为患者选择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使全身血液不断的在体外循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辅以预防和护理工作,降低内瘘针滑脱概率,减少失血量[1]。基于此,本文对内瘘针滑脱预防和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50例出血及内瘘渗血患者,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纪25-78岁;透析时间1-10;其中内瘘渗血者30例,鼻出血者1例,消化道出血者7例,颅内出血者12例。并发症:合并糖尿病27例,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所有患者均为前臂静脉内瘘,穿刺部位为肘部,出现静脉针滑脱,滑脱后平均失血量在100-300ml,发现及时,现已入院治疗。所有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血液透析治疗

进行血液透析前,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然后使用透析器吸引动脉端血液,再利用透析器的净化作用净化血液,将净化血液沿静脉输送回体内。每周透析2-6次,每次3-6h。在血液透析前5min使用抗凝疗法治疗,给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应用剂量为0.5-0.8mg/kg。透析期间需详细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了解患者有无渗血、溶血、凝血等情况。

1.2.2护理

(1)治疗前护理。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提前做好血液透析的相关准备工作,并定期检测相关指标,选择透析机。

(2)治疗后护理。完成治疗后,护理人员需注重加压时间的把控,以针完全拔离患者血管后为宜。若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嘱咐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保护。

(3)内瘘针滑脱的防御措施

①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增强患者的防范意识,使其了解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协助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做好体位摆放,以保证患者舒适度。若患者年龄较高,出现痉挛、烦躁症状,护理人员需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并要求家属全程陪同,评估患者脱针概率,针对脱针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

②血液透析室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救治场所,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突发应急情况多,护理风险较高。所以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③制定统一的内瘘针固定方法。要求每位护士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并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内瘘针固定情况,一旦患者出现渗血和多汗现象,立即拔出内瘘针重新固定。

④加强透析管理。血液透析治疗危险性较高,护理人员尽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需全面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血液透析巡视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透析情況,详细记录患者生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和干预后,出血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死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内瘘针滑脱后,血液透析渗血、出血并发症明显降低。

3  讨论

内瘘针固定的注意事项

(1)如有必要松开胶布内瘘针位置,重新使用胶布固定。若患者喜欢起坐,则可使用脂血钳固定,以免臂部活动把针头拉出。

(2)评估患者上机情况,合理选择固定方式。针对记忆力较差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内瘘侧手;对于特殊患者使用石膏和绷带固定,固定好后每日相关人员重点观察胶布固定情况,一旦发现松动现象,及时加固。

(3)内瘘针固定情况。除常规巡查外,还需了解胶布固定情况和内瘘针松脱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警报器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必须在查明情况后及时消除警报,以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4)穿刺针长度需大于等于三分之二。

(5)穿刺部位呈敞开式,尽量不覆盖。

(6)定时观察胶布固定情况,必要时打开针口敷料找到针头位置。

(7)使用消毒水然后粘贴胶布,若患者出汗较多,需及时擦干,并更换固定位置。

本次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措施预防内瘘针滑脱,注重透析前的临床指导,使患者了解血液透析操作原理,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固定穿刺针并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拔针时预防压力性损伤,及时加压止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知晓预防策略;加强护士的管理,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以为患者提供更贴心和合理的护理服务[2-3]。

研究表明,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出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未出现死亡;患者经内瘘针有效预防后,血液透析的出血、渗血现象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在血液透析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内瘘针滑脱,能够降低出血、渗血并发症。

综上所述,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重在预防,护士需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护理的每一个细节,并加强健康宣教,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护士风险管理,注重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制定统一的内瘘针固定方法,在血液透析中加强管理,排除安全隐患,以降低内瘘针滑脱概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洁清.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9):80,83.

[2]黄素芳,孔敏,陈瑶.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内瘘针滑脱的工作汇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206,209.

[3]刘兆霞.浅谈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针滑脱的预防及护理方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3):26-27.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预防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