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1-11-10 13:45范兴珍自成文黄娅维丁继华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范兴珍 自成文 黄娅维 丁继华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患有该病的60例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冠状动脉治疗,给予观察组药物结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为理想,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DD及LVEF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室重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左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13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高龄大于7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多,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出现缺血损伤、心室重构以及心肌收缩力下降,极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心血管不良等事件的发生。并且因为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在高龄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院研究中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探讨对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现将报道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7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75.12±5.24)岁;观察组(n=30),男16例,女14例;最小年龄71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76.15±5.2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的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積极同意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排除标准:(1)排除无法积极配合的患者;(2)排除精神障碍患者;(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脑血管患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药物结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口服阿司匹林,每天每次300mg。(2)注射普通肝素静脉,将剂量控制在每千克70-100U。(3)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手术前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患者病变血管的数目进行获取,并对有没有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存在进行判断,并作出手术前及手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并在手术后给予患者降血脂、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1)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x100%。

(2)观察对比经不同治疗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数据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非连续性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不同治疗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DD及LVEF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因此,在临床上进行早期药物结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至关重要。LVEDD及LVEF能有效反映患者左心功能的指标,而LVEDD评分越低,LVEF评分越高,就表示患者的左心搏功能越理想。证明早期治疗对于患者左心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更为有利。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药物结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为理想,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DD及LVEF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室重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贾冬雨,张春辉,宋雪松,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317.

[2]龙东阳,董淑娟,李静超,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4):356-359.

[3]董淑娟,龙东阳,楚英杰,等."急诊PCI"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早期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3):386-391.

[4]李伍娥,陈敏,王晓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联合左心室血栓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疗效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6(1):61-64.

[5]刘丽敏,赵红丽,李潞,等.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C].//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2010:593-597.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