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治疗结合产后瑜伽对哺乳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2021-11-10 13:45郑伟春杨月连李行珍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

郑伟春 杨月连 李行珍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护理的新模式,增加社会对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方法:从我院妇产科随机选取74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7人,实验组使用盆底治疗结合产后瑜伽对孕妇进行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综合状态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治疗结合产后瑜伽对哺乳期妇女身心健康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盆底治疗;产后瑜伽;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21

妊娠期内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也会随着增大,长期的重力影响加上分娩时的挤压就会造成女性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让女性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盆底治疗是针对哺乳期妇女进行的恢复训练,对于促进症状的改善以及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产后瑜伽也是帮助女性恢复盆底部功能的重要方式,同时对于缓解压力,预防产后抑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检查的妇女中随机选取74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产妇基本资料后确认不会对实验结果客观性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妇女在生产后42天均采用盆底治疗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妇女增加产后瑜伽的环节,具体方案如下。

(1)健康教育:邀请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妊娠期内对产妇进行培训,让产妇了解妊娠期及哺乳期可能会出现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及防护方法,比如妊高症,产后抑郁以及盆底功能知识的讲解等。提高产妇对产后恢复训练的认可度以及参与度。

(2)产后检查:产后通过女性自查或者医院检查的方式对女性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女性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综合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2]。

(3)盆底治疗:出现症状患者根据具体症状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制定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案,对存在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女性教导其学会正确的盆底肌控制方式,在经过专业的治疗或者指导后女性即可自行安排训练,只需要定期到医院查看恢复状况皆可。

(4)产后瑜伽: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初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多数女性怀孕时体重的快速上升出现容貌焦虑意识,产后忙于新生儿照顾长期处于精神不佳状态,实验组女性在盆底治疗结束后追加一小时的产后瑜伽训练,通过专业老师专业的指导,采用船式、猫伸展式、虎式等姿势帮助女性盆底肌功能康复、恢复体形、改善不良姿势、以及强化手臂力量等,在瑜伽训练结束后,通过交流等方式了解女性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方案改良,对出现焦虑、抑郁倾向女性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情绪进一步发展[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而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女性护理效果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哺乳期妇女患者产后恢复情况

实验组女性产后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对比两组哺乳期妇女产后心理状况

在干预后对两组妇女使用焦虑自评表(SAS\SDS)测评,其中实验组女性心理状态得分[SAS(41.8±4.3)分,SDS(40.6±2.8)分],对照组女性心理状态得分[SAS(50.3±3.8)分],SDS[(49.5±7.5)分],实验组女性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女妊娠期到哺乳期内都是健康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产后抑郁症等疾病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个时期对女性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照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次实验通过两组女性均进行盆底治疗,对实验组女性追加产后瑜伽护理的差异化治疗方式,意在探讨女性产后护理的新模式。盆底治疗用以促进女性身体功能恢复,但是康复应该不仅限于病理治疗,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所以通过与瑜伽健身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女性对身体的支配力,加强盆底及其他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打坐、调息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产妇产后精神的恢复以及信心的建立。本次實验结果也证明,通过盆底治疗与产后瑜伽相结合的方式相比传统护理模式对女性产后恢复具有更良好的效果[4]。

虽然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不会严重威胁生命,但是由于其症状的特殊性,容易给患者造成生理以及心理的全面打击,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医学上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效果较好,所以发达国家在女性完成生育后基本全面普及了盆底肌肉功能的评估,该病在我国目前呈现发病率高,但认知度低的矛盾,许多女性在出现症状时,由于忙碌或者其他原因疏忽了治疗导致病情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自身健康,希望产后出现疑似症状女性都能进行及时的诊治,提高生活质量。也希望本次实验能为其他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价值[5]。

参考文献:

[1]潘玲佩,倪旭红,朱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9):2022-2025.

[2]毛玉慧.探讨产后瑜伽操对产妇体型和盆底肌肉恢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0):3311-3312.

[3]杨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09):431-432.

[4]朱凤明,段冬梅,翟巾帼.孕期瑜伽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105-107.

[5]李崇珍,王远流,龙晶晶,黄丹萍.盆底治疗结合产后瑜伽对哺乳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0):64-65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
留守老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研究
老年人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武术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综述
浅谈跑步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