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10 13:45孙娟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孙娟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乳牙龋齿患儿中选择,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儿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儿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儿接受传统修复技术治疗,研究组中患儿接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儿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时发现,研究组的临床效果97.5%(39/40)比产组中临床效果75.0%(30/40)高,(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7.5%(7/40)比2.5%(1/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47

引言

乳牙龋齿是儿童口腔疾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发生后患儿的口腔健康将受到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往常采用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然而该方法的效果不够理想[1]。因此临床中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就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而言,其具有伤害小的特点,在乳牙龋齿的治疗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部分患儿,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分组对比的研究方式,获取以下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乳牙龋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完成80例选取。期间将所有患儿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8岁,最小值为4岁,平均值为3.58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采用传统修复治疗技术进行参照组患儿的治疗。全面清除患儿口腔中的龋坏组织,同时清洁治疗部位,同时保证患儿口腔的干燥。结合龋坏部位情况,适当选择填充材料,对患儿的咬颌进行适当的调节,最后进行打磨并定形。

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进行研究组患儿的治疗。观察患儿龋坏牙齿的情况,并将其表面污垢进行全面的清除,让患儿的口腔保持湿润,刮除龋齿的基釉和死皮,完全拔除腐烂的乳牙,此时应加强注意,避免影响到患儿的牙齿。另外,全面清洗患儿的龋齿部位,选择牙本质处理剂滴入龋齿龋洞,软化起效后,对龋齿进行填充,选择离子材料修復剂完成,填充至完整状态。在龋齿填充材料上涂抹凡士林,在患儿龋齿调整的顾聪中采用咬颌纸完成,之后对龋齿进行打磨,完成修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进行观察,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进行评价。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且修复体完整称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龋齿存在表面磨损或边缘磨损的情况,有修复体存在,称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龋齿磨损程度较高,且修复失败为无效。治疗有效人数为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之和,采用有效人数÷小组人数的方法计算有效率后进行比较。另外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记录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儿的平均年龄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儿的其他基本资料和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而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百分比)为计数资料检验时的表示方法,数据比较后,若差异较大,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据表1所示,研究组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后,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显效和有效患者分别有25例和14例,总有效例数39例,总有效率为(97.5%);参照组使用传统修复治疗技术后,治疗无效的患者10例,显效和有效患者分别有18例和12例,总有效例数30,总有效率为(75.0%);上述数据比较,前者有绝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接受治疗后,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参照组患儿接受治疗后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以上数据比较,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儿童牙髓受到感染后,极易出现乳牙龋齿的现象。就儿童而言,其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发育阶段,牙质较弱,且吸收的物质中钙物质含量较低,同时部分家长未能对儿童的口腔卫生加强重视,从而是乳牙龋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2]。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变速度较慢,仅有少部分患儿会出现牙釉质龋蚀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的疼痛感逐渐强烈,而且病变后外界温度对病变位置有所影响,导致酸痛感增加。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发育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就非创伤性修复治疗而言,主要对患儿的龋坏组织进行清除,对患儿牙齿组织造成的影响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疼痛感也能够得到缓解,有利于临床配合度的增加[3]。该治疗方法主要选择离子材料进行填充,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容性,有利于牙釉质与修复体的结合。本研究对研究组患儿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无论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临床效果,均优于传统治疗的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乳牙龋齿的治疗采用传统修复治疗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达不到理想目标,而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促进了临床疗效,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伟.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65例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06):93-95.

[2]管贤越.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5):46-47.

[3]吴婷婷,纪莹.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02):30-32.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