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0 13:45杨荣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关节功能

杨荣

【摘要】目的:剖析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予以关节镜微创手术与骨科运动医学联合干预的价值。方法:76例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38例。对照组实施关节镜微创技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使用骨科运动医学干预,指导患者进行牵拉及运动康复。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且下床及住院时间较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关节镜微创技术与骨科运动医学联合施行于膝关节骨创伤的治疗中,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及康复,值得临床拓展推行。

【关键词】膝关节骨创伤;关节镜微创;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50

膝关节骨创伤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步行困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还会增加家庭负担。关节镜微创技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举措,且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广受患者及家属认可赞誉。研究表明[1],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予以关节镜微创技术干预的同時,联合实施骨科运动医学的价值更为凸显。本文以76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为研究案例,剖析以上两类治疗手段联合使用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研究案例为76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列入对照组,囊括男性数21例,女性数17例;年龄指标最大值62岁,最小值32岁,平均年龄为(47.06±8.27)岁。另38例列入观察组,囊括男性数22例,女性数16例;年龄指标最大值61岁,最小值33岁,平均年龄为(47.13±8.16)岁。纳入标准[2]:症状表现及体征符合膝关节骨创伤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确诊;意识及认知良好,能有效沟通;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同意参与。经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较小(P>0.05),值得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予以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固定患肢后给予全身麻醉。依据骨折情况于患者膝关节外侧行手术切口,置入关节镜镜鞘;于膝关节内侧再行一手术切口,置入关节镜;对骨折伤情进行分析判断,并合理清除受损的组织、血块及骨膜等。对于关节内残留碎片等游离性物质予以取出,对半月板开展交锁卡压的复位操作,并给予修整、缝合,或者切除。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对Ⅱ、Ⅲ型患者先予以复位塌陷等治疗干预后,再开展固定操作;对Ⅰ、Ⅳ类患者进行拉力螺钉以及挤压复位固定的操作。手术结束后,执行连续2d的负压引流,并适当给予患者抗感染干预,提醒其简单进行运动康复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模式,术后施行骨科运动医学快速康复干预,共分4个阶段:(1)术后1周(第1阶段):目标: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与创面愈合。包括佩戴支具、活动髌骨和肌力训练。(2)术后2周(第2阶段):目标保护修复区,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支具活动:伸屈角度设定为0~30°,在患者疼痛耐受范围内逐渐增加屈曲角度到120°以上;髌骨活动:最大限度地达到正常范围,进行压膝训练、直腿抬高和滑板运动;肌力训练: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和内收肌的训练;负重训练:首次负重训练,扶双拐脚尖着地,承受体重25%的重量,逐渐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增加。(3)术后3至4周(第3阶段):目标:关节全范围活动,强化肌力的训练。支具伸屈角度设定为0~135°,第4周时将支具去除,增加坐位屈伸膝关节训练,患者若无痛则开展渐进弹力带抗阻训练,关节全范围活动,微蹲、游泳、本体感觉训练。(4)术后5周(第4阶段):目标:让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达到运动功能水平。包括持续弹力带抗阻训练,游泳训练,负荷直腿抬高运动,慢跑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

1.3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2]: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且活动范围与常人无异,完全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的患者为显效;膝关节功能有所好转,且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影响较小的患者为有效;未达以上任一情况的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占比之和。统计所有病患的下床及整体住院时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计数资料予以卡方检验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以均值(x±s)表示。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观察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对照组,其无效人数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病患的下床、住院及不良情况分析

观察组病患的下床及整体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仅为7.89%,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有效疗法,而关节镜微创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在膝关节骨创伤中有着良好治疗效果。经临床实践显示,关节镜微创技术具备微创、快速及有效等诸多优点,能在关节镜提供的清晰视野下,对受创区域予以治疗和复位,并防止对关节软骨造成进一步损伤,疗效显著且术后创伤小,利于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但专家指出,膝关节骨创伤的康复,仅停留在治病水平远远不够,需结合运动疗法,才能改善关节功能的远期预后,让更多患者受益。综上得知,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开展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同时,予以骨科运动医学进行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加深认知和重视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磊,李莉,宋颖,等.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1):1997-1998.

[2]陶可,林剑浩,李虎.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2):150-155.

猜你喜欢
关节功能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运动干预对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激进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镇痛联合阶梯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
THA术后埋针疗法对改善患髋疼痛及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成效以及对患者自护能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述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