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10 13:45郭晓辉刘兰泽安毅韩硕郭治良郭玉芬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郭晓辉 刘兰泽 安毅 韩硕 郭治良 郭玉芬

【摘要】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完内固定物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5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疾病,是由于外伤所导致的胸腰背部疼痛、局部畸形、脊髓损伤等疾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对其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困扰,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1]。本文主要研究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年龄为22-64岁,平均(43.06±3.88)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观察组中,年龄为22-65岁,平均(43.42±3.89)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两组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接受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排除手术的禁忌;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保持俯卧位,在其双侧髂部、肩部、胸廓部位垫上软枕,对患者实施C型壁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的具体部位,然后以伤椎棘突作为中心作为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后将椎旁肌肉等软组织剥离,将伤椎和上下相邻的椎体棘突、椎板、双侧小关节突等暴露,使用定位针定位后通过透视确定定位针的位置;在伤椎的上下椎体置入合适的椎弓根钉,上纵连棒,拧紧尾帽,使伤椎复位,卸下一侧纵连棒,经伤椎椎弓根穿刺,透视下应用髓核钳在伤椎内撬拨塌陷的终板,将同种异体骨通过椎弓根骨道置入伤椎内,然后夯实,在伤椎部位置入短的万向椎弓根螺钉,然后上纵连棒。同理,再进行对侧伤椎撬拨植骨治疗;最后用同种异体骨进行后外侧植骨;手术后进行切口冲洗、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给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接受传统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治疗方法为:使患者保持俯卧位,实施全身麻醉,使用C型壁X线机对伤椎进行定位、标记,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以患者伤椎为中心作为纵行切口,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使用电刀切开直至腰背筋膜下行,然后进行潜行剥离,使伤椎以及上下椎关节突暴露;将6枚椎弓钉置入患者的伤椎和上下邻椎中,伤椎置入短万向椎弓根螺钉,上预弯纵向连接杆,拧紧尾帽,使用撑开钳将插入上下椎的固定钉之间,通过撑开复位操作,使椎体高度恢复较为理想的状态,上横联棒,逐层闭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并对比。

1.4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進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人体受到外界暴力所导致,比如坠落伤、重物砸伤、车祸等,患者的胸腰段椎体会受到严重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2]。目前临床上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疾病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方案治疗,通过手术可以减轻椎管压力、重建脊柱稳定性,进而促进病情康复[3]。

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较多,不同的手术方案有着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选择更好的手术措施。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经椎弓根行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经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结果表明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显著作用,此种方法能够保证患者实施椎体置钉后各个方面应力的均衡分布,纵向撑开的方式有利于椎体高度和骨折良好的复位,但是这种复位方法对于终板塌陷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能力有限,通过经椎弓根进行伤椎撬拨复位,可使塌陷的终板进一步复位,通过椎体内植骨,可以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而且在植骨过程中,通过植骨块的填塞,可以使伤椎进一步复位。通过这两步操作,可达到伤椎更好的复位,加上后方的钉棒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能够增强其抗轴向旋转能力,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几率。

综上所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经椎弓根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江涛, 高涵, 刘涛,等. 经皮撬拨复位结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刊, 2020, 055(006):624-628.

[2]柯绍强, 苏中南, 胡海生.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r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8, 029(014):1960-1962.

[3]刘小鹏, 颜春铭, 郭伟华,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 脊柱外科杂志, 2018, 016(006):340-343,348.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