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灸治疗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及情志状态观察

2021-11-10 14:13孙丽娜
康颐 2021年11期

孙丽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膏肓灸治疗方法对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情志状态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临床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膏肓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及情志状态进行全面的观察对比,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志状态、焦虑和抑郁情况基本相同,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情志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上所述,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自身的病情都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膏肓灸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减轻,情志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膏肓灸;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情志状态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84

明·皇甫中《明医指掌》曰:“鼽者,鼻流清水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嚏”与“嚏”分节论治,刘氏注: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关于鼻鼽的明确定,经《中医耳鼻喉科学》五版教材修订后,定义为“鼻鼽或称鼽嚏,临床上是指,以突然以及反复发作的流清涕、鼻痒、打喷嚏及鼻塞为特征的鼻病。”这就是古代中医学中的虚寒型过敏性鼻炎,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患者的发病率极高,再加上目前外界污染的家中,导致患者鼻粘膜受到有害物质的刺激,使得我国的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在发病后,自身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升生活和工作。传统的之劳方法主要是采用药物和局部神经手术治疗的方法,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利用膏肓灸治疗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得出具体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

诊断方法:采用中西医诊断结合的方法,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和调查,所有患者均有过敏史或者是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在鼻堵、清水样涕、喷嚏频频、鼻痒症状中,患者具有其中的至少两项,而且呈现反复突然发作的特点。另外患者还有畏风怕冷,气短不欲言语,语声低怯,言语无力,常自觉汗出,面色苍白或者形寒肢冷,神疲倦怠,腰膝酸软等次要症状。对发作期患者进行鼻腔检查的术后,能够发现患者的鼻腔粘膜颜色苍白,呈现出水肿或者是灰蓝色,鼻腔内部清水样分泌物较多,而且有的患者存在息肉样物。患者舌苔呈现出薄或薄白,脉弱或缓或细。

对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进行纳入前诊断,均为肺气虚寒型,表现为患者患者鼻窍发痒,或伴有眼痒、咽痒等发痒症状,发作时喷嚏连连,然后出现鼻窍流大量的清涕,鼻塞不通,或伴有嗅觉减退。患者平素就恶风怕冷易感冒,每当天气转凉或者受寒后就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全身症见患者时常倦怠,不欲言语,气短,说话声音低,或有自汗,面色晄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納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属于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年龄20—60岁之间,而且均未进行过膏肓灸治疗。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过程讲解,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实验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自愿签署实验知情书。

排除标准:对于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进行排除,对于半年内有生育计划的也要排除外在。对于实验前三个月内接受了过敏性鼻炎治疗或者是免疫治疗的患者要进行排除。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全面排除,对于患者患有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疾病患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临床管理方法,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西药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对患者间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两周,第一周每天喷鼻两次,第二周每天喷鼻一次。具体使用和操作方法为:每天早晨八点整,需要患者坐正,采用端正的体位,确保患者双目平视,将喷头深入鼻腔内部有一定的夹角,左右手交叉喷鼻一次。另外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用药管理和针对性护理,提升环境护理针对性,减少外界的刺激。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膏肓灸治疗方法,根据《针灸治理学》中过敏性鼻炎治疗选穴配穴标准结合实验研究,选择膏肓灸治疗,治疗过程每天治疗两次,每周为一个疗程。在本次实验中,整个治疗的过程为两周,在治疗结束后需要继续随访一个月,得到患者的自身病情改变及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在针刺穴位,穴位德气后,需要利用2厘米长的艾条段套在毫针针柄上,艾条段距皮肤约3cm,从下端点燃长艾条段,每次每穴灸两壮,留针30分钟。膏肓灸治疗治疗隔天一次,共7次。

具体操作流程:

(1)体位选择,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选定好穴位后,需要对穴位进行相应的标记。

(2)消毒:对于操作医生,需要做好操作前消毒工作,医生需要佩戴好无菌口罩,按照规范要求对双手进行全面清洁,然后利用酒精棉球或者是碘伏棉球擦拭双手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在开始操作前,对穴位进行消毒,对针刺穴位的位置和局部皮肤利用碘伏棉球擦拭消毒。

(3)进针与行针:在选定好穴位并标记后,需要操作医生左手绷紧已消毒穴位两侧皮肤,利用右手手持毫针手法快速准确无痛的刺入穴位,在针刺的时候需要避开穴位周边的血管和皮肤瘢痕。斜刺0.5~0.8寸。行针过程需要在穴位进针后,采用捻转和提插的手法进行行气,提高针感,捻转和提插的幅度和频率每次应该基本相同,主要是以得起为目的。

(4)出针:本次实验每次留针时间为三十分钟,出针操作需要医生以右手持毫针作轻微的小幅度的捻转动作出针,手法快速且轻柔,出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或形成皮下血肿。出针后嘱咐受试者休息片刻后方可活动,医生此时应检查取出的毫针数目,以防遗漏。

(5)灸法:在膏肓穴得气候,采用捻转提插的行针方法留针三十分钟,然后将准备好的直径1厘米,长度2厘米艾条插入毫针针柄,艾条点燃段距离患者皮肤3厘米。在整个灸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在穴位位置放置方形带缝硬纸板,保障患者不会被烫伤。在艾条段燃尽后,需要去除毫针,及时观察燃烧情况,并拔出毫针,并利用无菌面前压迫局部,防止患者出现后续的出血或血肿。

在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一个月生活质量情况及情志状态回访,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观察对比,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分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患者情志状态进行评分对比分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情志状态越好。对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对比分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越严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及显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总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  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志状态、焦虑和抑郁情况基本相同,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情志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针刺疗法是中国中医的独特疗法,已经运用了上千年,疗效是可以肯定性,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有独特的疗效。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利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比较多,例如“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针灸甲乙经》);“鼻塞,喘息不利,鼻僻多涕,上星,迎香、水沟......”“涕出不止,灸鼻兩孔与柱齐七壮”(《备急千金要方》);“鼻流清涕,人中,上星,风府”(《针灸大成》)。但是单一的针刺方法主要是利用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对患者的穴位进行针刺,并且进行后续的捻转和提插刺激人体的穴位,达到相应疾病治疗的效果。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艾叶可以入药,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 辛、微甘。“艾叶生则微苦太辛... ...纯阳也...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病 邪。”艾叶具有纯阳之性,用艾灸可以治疗百病,《医学入门》中有云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说明艾灸可以补虚,“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 艾灸可以散寒温阳。《扁鹊心法》 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 年寿矣”。因此艾灸对于虚寒型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

“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两旁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笔者通过多年中医从医经验,结合相应医书记载内容,尝试将针刺和艾灸疗法综合应用膏肓灸治疗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对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自身的病情都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膏肓灸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减轻,情志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贺诗峰.过敏性鼻炎的艾灸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13).

[2]白晶梅,晋梅,杨继若,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剂型改造的理论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1).

[3]祝仁贵,叶少芬.氦氖激光联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8).

[4]陈晴,刘洋,张勤修,等.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Th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1).

[5]刘敏,张大铮,李昕蓉,等.穴位埋线调节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免疫微环境的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1).

[6]张治成,杨晓,杨晓刚.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3).

[7]吴焕淦,翁志军,刘慧荣,等.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2).

[8]扶德香.腹针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11).

[9]郑寒丹,赵继梦,吴璐一,等.温针灸镇痛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42).

[10]唐术平,勾宇哲,刘宪彤.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2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4).

[11]李梅.针灸、艾灸及护理干预对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