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合式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11 06:14刘景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因性妇科输液

李 文 刘景景 巴 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改变等日益增加,且老年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受累人群,除手术治疗外,周期性化疗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1]。因此,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装置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因能植入皮下且长期留置在体内,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等不适等优势成为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用的永久性静脉输液装置[2]。胸壁输液港是因血管管路走行较短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静脉输液装置,但因其切口位于胸壁,活动过程中易受到牵拉而引起患者疼痛不适[3]。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是准确定位导管位置,同时在手臂行切口的置管方式,其用于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中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该置管方式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9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年龄60~70(65.25±2.35)岁;肿瘤类型:卵巢癌20例,子宫内膜癌30例,其他14例;文化程度:初中41例,初中以上23例。观察组65例,年龄60~70(65.32±2.37)岁;肿瘤类型:卵巢癌23例,子宫内膜癌32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初中40例,初中以上25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KPS评分>80分;(2)输液港植入时间>1个月;(3)行正规化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2)严重营养不良者;(3)合并严重骨髓抑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胸壁输液港: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偏向不进行穿刺一侧,并将穿刺部位皮肤充分暴露,进行消毒、麻醉后,选取进针部位为颈内静脉穿刺中路,进针穿刺成功后引入导丝同时在穿刺点局部行切口1cm左右。将导管鞘沿着导丝引入并置入导管。另外,在锁骨下行制作囊袋,在囊袋位置做皮下隧道,确保导管、港座水平顺利引至囊袋内并置入囊袋,并缝合切口。利用20ml注射器连接正压接头,抽回血并正压封管。置管后行胸片检查确定导管置入位置。观察组予以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患者平卧且上肢外展90°行体表心电监护,观察Ⅱ导联心电图波形,选择穿刺血管并定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并在超引导下行置港穿刺,送管,抽回血。(1)心电定位:将导管与连接10ml注射器针头的肝素帽连接,针头中末端采用鳄鱼夹夹住,并采用生理盐水推注,另一端用无菌导联线夹住RA电极片金属扣,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变化,在尖端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且P波达至最高峰。记录心电图。(2)置管长度:护士采用无菌测量尺对切口至右胸锁关节处4cm处进行测量,同时结合心电P波改变,确定导管最终长度。(3)定位完成后连接港座: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港座,将输液港植入囊袋,缝合切口。术后行胸部镜像检查,了解腔内心电定位的准确程度。两组均连续干预观察至术后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首次穿刺成功率:记录首次穿刺成功例数。(2)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疼痛。(3)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癌因性疲乏评分(CFS)分别从躯体(7个条目,共28分)、情感(共4个条目,共16分)、认知(共4个条目,共16分)3个维度评价术前和术后1个月癌因性疲乏程度,得分高低与癌因性疲乏程度呈正相关。(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后感染、血栓、动脉误穿、导管堵塞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首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38%(54/64),观察组为95.38%(62/6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314,P=0.038)。

2.2 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对比分)

2.3 癌因性疲乏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各维度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对比分)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感染、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动脉误穿、导管堵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因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可以通过输液导管为上腔静脉下段直接输送药物,具有在大血量的稀释作用和快血液流速作用下降低高渗、高毒性药物引起的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以及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长期静脉化疗较为青睐的置管方式[4]。胸壁输液港在以往临床常规采用,但其因港座相对较大,故切口较大,易增加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因老年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较低,易影响早期留置管道的舒适感,可能增加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可通过定位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同时根据心电定位P波确保导管置入深度。手臂式输液港的导管入路为外周血管,其港座和切口小,隧道短,能减轻置管时疼痛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另外,手臂活动频繁,利于导管在血管移动,可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本文中,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说明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可提高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其可能与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可准确定位,同时可及时发现异位的导管并予以调整,以确保首次穿刺成功率有关。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胸壁置管港座较大故切口较大,导致术后即刻疼痛程度增加,术后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会对颈部造成明显牵拉,易加重颈部牵拉感。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其导管入路在外周血管,且港座较小,无须大切口和长隧道,同时可规避活动时对管道的牵拉,进而减轻疼痛程度。

相关研究认为[5],因手臂式输液港在血管内导管较长,可能增加感染、导管堵塞、动脉误穿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身体机能降低,血管条件相对较差,且血液呈高凝状态,更容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率[6]。本文中,观察组术后无感染情况发生,且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可有效避免置管者主观上对心电定位P波的错误判断而避免导管置入过深,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同时手臂输液港穿刺点相较于胸壁输液港离呼吸道较远,且上臂皮肤皱褶少、出汗少,使消毒更为彻底,进而降低其感染发生率。这也提示义医务人员在输液港植入、维护等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疾病等因素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故在留置管道期间易发生血栓风险[7]。本文中观察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其可能与相较于胸壁,手臂活动频繁且幅度大,利于导管在血管中移动,可有效防止血液附着形成血栓有关。另外,两组导管堵塞、动脉误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不会增加老年妇科恶性肿瘤长期静脉化疗患者导管堵塞、动脉误穿发生风险。其与朱永东等[8]研究相符。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因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癌因性疲乏,CFS评分是评价癌因性疲乏的量表。本文中,观察组术后各维度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手臂式输液港导管入路为外周血管,其切口和港座相较于胸壁输液港小,且囊袋切口隐蔽美观,完全包裹在皮下,不会对老年患者社交和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故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进而减轻其癌因性疲乏程度。

综上所述,腔内心电图术中定位结合体外测量法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可通过准确定位导管位置,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

猜你喜欢
因性妇科输液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