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21-11-12 18:40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公众院校

■丁 姣/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历经数载风雨兼程,科技信息化时代在前进的道路中一步步攻坚克难,闯出了一片新兴天地。生活中增添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等“新朋友”的身影,“微信公众号”、“知乎文章”、“小红书”、“微博热搜”也已然成为年轻群体睡前的催化剂。这一类如春笋般破头而出的自媒体突如其来,其发展迅速、影响深远,游走之间无疑对以往的媒体形式发起了进攻与新挑战。据社会学部分调查研究显示:“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平台的主要活跃用户集中于相对年轻的群体,特别是集中于高职院校校园之中。微信公众平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生活及精神宣传等多方面提供了一条快速的通道,然而,其中仍存些许不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关注,并纠正以使其得到更高发展。

一、微信公众平台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为校园文化活动通知带来便利

纵观来看,在以往新媒体行业还未参与到校园生活当中之时,高职院校的官方通知发布或相关信息公布如:录取名单、获奖学生名单公布、毕业生晚会举办通知或学生公寓相关生活通知等均需要通过层层转达,即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的主体需要通过QQ群打字或电话的方式将消息进行班主任转达,再通过班主任对各个班级的班长的信息传递,最后班长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同学。然而,此种方式难免会存在信息“层层传输”导致的信息内容传递不完全,或在中间某一环节将信息传“变味儿”等弊端。再者,面对高职院校如此庞大的学生基数,是否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及时接收信息仍是一大无形的考验。基于此,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上述小状况带来了福音。创建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也相对简化,不需要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提交审核的程序,仅凭有效身份结合邮箱及联系电话等简单信息就能够实现微信公众号的注册。这一操作为高职院校中各个学院、各个社团、不同的学生组织部门均带来了有形的便利。

(二)为近期校园文化生活内容“披上新衣”

当今的各大高职院校校园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信息或推广宣传内容向学生群体输送。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一段话、同一表达意义,微信公众号却能以不同的排版、图文结合的方式、部分有趣、流行动态小元素的穿插将生硬的话语转变为灵活又生动的“视觉盛宴”,仿佛将平白的校园生活叙述加以“新衣”的滤镜模式,更能够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精心的视频拍摄、运镜方式、节点镜头转换、独特的视频剪辑、悦耳又契合内容的配乐在无形之中大大增添了微信公众号内容的色彩,进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及继续阅读的兴趣。新媒体将以往枯燥无味的通知、公布等信息变得活灵活现,消除了学生们对以往平白文字的抗拒。除此之外,不同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之间每天都能够编辑并发送一条新的内容,定期更新的模式提升了学生们每天对更新内容的期待,还可以将近期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制作成“子母专题”,以保证内容发布的相关性及质量稳定性。

(三)为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宣传搭建舞台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长期稳定向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强根之基,为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养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高职校园的文化与相关精神的及时传递均能够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软文撰写的质量决定了订阅群体能够持续关注的数量,内容制作及多样形式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受众群体关注的时长。拥有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渲染,大力彰显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富含吸引力的形式将校园品牌形象与校园文化内涵渗透入广大师生的脑海之中。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时代潮流背景,如同学们主动进行志愿者报名,对此进行征文活动,又或是投票“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均能够通过微信官方公众平台以极为简化、便利的操作进行。如此一来,打破了以往类似活动在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节约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存问题

(一)传递内容不能够顺应时代主题,缺乏党建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一大突出特点即为能够将所传递内容信息迅速、准时并高效地传递出去。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对发布内容的审核及有效管理仍存在诸多漏洞。当今社会面对现代流行“网红”潮流元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历历在目,部分趋于负面甚至“黑色”文化穿梭于高职院校各阶段群体;“非主流”等负面、消极的文化反而成为了学生们宣泄压力的宝地。“红色基因”在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中“一带而过”,时事要点新闻在校园公众平台难以浮现身影,孤言少语的描述无疑暴露了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式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使部分高职院校的公众平台成为了学生们的畅游之地。这种情况对学生工作乃至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发布内容审核不规范,缺乏心理安全教育

在高职院校校园官方微信号的呵护之下,分团委学生兴趣组织、学生会各职能部门分别以一级、二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身份随之涌起。纵观来看,现今高职院校校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存在一普遍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信息内容繁多却又错综复杂,消息接受及时有效却又信息重叠,受众基数庞大却又不够明确。另外,众多的公众号对学生心理及个人安全的宣传教育却偏少,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三)与高职院校文化特点不契合,缺乏职业性

各大高职院校的特点莫过于其自身的“职业性质”,即包含了学生群体对今后步入社会的旅程之中职业的认识、职业的情感、道德以及相对应的创新精神。然而,据目前统计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号中五彩斑斓的文章阅读少以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不利于学生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等大方向做出积极指引。

三、对微信公众平台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严格审核公众号发布内容,设定合题主题

针对目前部分高职校园中微信公众号将“负面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利于正确价值观塑造的内容来吸引广大学生群体注意力的情况,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师生们应携手努力。首先,明确各个主体的分工与职责,对本校各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如由相关学生进行初审,加强党建教育,如入党的条件、基本流程、需要规范的行为标准及思想汇报的撰写标准等;其次,定期投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时政要闻,并从中有效摘录突出学习内容特性;最后,相应的教师进行复审并结合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制定相应的主题,鼓励学生们围绕主体进行相关活动策划,如征文活动、文化传承手工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并给予适当的评比并奖励以激发学生们共同建设美好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们全面综合素养的塑造与提升。

(二)强化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管理意识,推送心理美文

在顺应当前时代潮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校园自身的现状打造以校园文化特色形象为关键,定期发布心理美文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蒙眼心理小游戏”以感受当下学生们的不同心理状态,同时辅以相应的漫画素材间接传输安全知识,精心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成长发光出力的良好结合体。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定期学习专业的新媒体运营、运作知识,如通过现有的良好的网络资源或与多方新媒体平台尝试建立合作关系,相互补充、相互激励。还可以通过在主体公众号设立“电子阅读”、“畅聊吧”、“文献互助区”等多样栏目,使良好的网络资源及能够利用的渠道优势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化下更出色、更便携。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设置主题活动

面对具有鲜明职业特性的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是实现高职类院校自身特性并将其良好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便利将与各个学院专业高度契合的专业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事进行邀请,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回复或线上视频讨论的形式为学生群体答疑解惑、提供相关信息;或设置主题活动,如“新生入学风采”,鼓励学生们积极构建校园生活蓝图并设立目标实现的关键性节点以体现校园的文明,为搭建“校企合作、互学共赢”的平台提供强大动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了鲜活动力。基于自媒体环境之下,顺应当今的时代潮流大趋势之时,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新的机遇,更滋生出新的挑战。面对种种相关性挑战,需要各方主体首先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更需要对现存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优化。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公众院校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